理性选择理论的基础假设
(一)一般含义 理性,是指通过推理得出观点和结论的思考方式,或基于理智行动而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方式,是相对于感…
制度与个人的关系:制度对个人的影响
(一)制度与个人的关系 制度与个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制度影响和塑造个人,制度为个体行为提供有效…
十大非理性的行为
一、有限注意力偏差:有限注意力偏差会导致人们选择性失明,亦即人们对某些事情会比较关注、对某些事情视而不见。有限…
人类的行为规律:简捷启发式原则
人们经常采用简捷启发式原则以简化决策任务(卢现祥、朱巧玲,2012)。简洁启发式原则代表一种指导信息探索的有效…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是非理性的
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行为是非理性的,且是有规律、可预测的非理性行为。 (一)非理性 传统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理性…
行为经济学对“幸福最大化”的理解
(一)行为经济学的主张 对于人类行为目标,行为经济学主张应以“幸福最大化”取代新古典经济学的“财富最大化”或“…
经济学关于人类行为的具体理论
(一)基本观点 从经济角度看待人类行为,即弄明白人类行为的经济动机,包括生产、消费、交换、分配等行为。经济学认…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一)科斯 科斯(1937)认为,市场的运行有成本,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即以成本较低的企业内交易…
新制度经济学的局限性
新制度经济学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去分析和研究制度的经济学流派。新古典经济学充分利用了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
新古典经济学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
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第二阶段,张伯伦革命和凯恩斯革命在此阶段爆发。这一阶段的主要…
美国新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
1.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加尔布雷斯(1965)坚持经济学应以制度为研究…
美国旧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
1.凡勃伦 凡勃伦(1964)从社会心理和进化论角度讨论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形成与演变。认为受本能支配的个人和社会…
德国历史学派对日本发展主义的影响
20世纪30~60年代,日本经济领域流行发展主义思想。日本发展主义是从制度上看待经济现象的,强调的是民族国家怎…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德国新历史学派建立在旧历史学派传统的基础上,以施穆勒、瓦格纳、桑巴特、韦伯为主要代表。其中,施穆勒是德国新历史…
新古典经济学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是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边际效用理论在该阶段兴起,边际分析方法被广泛运…
德国旧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
德国人传统上习惯从历史的角度看经济问题,资本主义早期德国落后于英法的经济发展状况更加强了这一点。李斯特是德国历…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1.布阿吉尔贝尔(Pierre Le Pesant,sieur de Boisguillebert) 布阿吉尔…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1.配第(William Petty) 配第(1983)认为,货币不是富裕的标志,货币(如同脂肪)多于或少于必…
区域发展的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6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开始兴起。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