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轮集团创始人陆汉振:飞驰的金轮

(四)只有未来,没有过去

拥有了自己企业的陆汉振原本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但如今他自觉地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洪流中。当人们在为自己拥有的第一笔财富欢欣鼓舞时,陆汉振却在想应该如何把企业做大,他要向市场进军,在它的腹地里扎下根来,建立起牢不可摧的大厦。他不愿再做那种小打小闹、游荡于市场之外的散兵游勇似的货郎。

陆汉振开始把目光投向慈溪以外的世界,怀揣憧憬踏上了找市场商机的路途。他支棱起敏锐的耳朵,跑遍了全国市场的角角落落。为了省钱,他每天以大饼充饥;为了节约时间,他只坐夜行列车。当“轰隆隆”的夜行列车载着陆汉振驶向远方的市场时,他在梦里笑了,在梦里,他又一次看见了那个奇异的爆米花筒,还有自行车上方那片令人眩晕的蓝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陆汉振四处奔波终于得到了这样一条信息:用作轮胎骨架的化纤产品锦纶帘子布在全国市场上紧缺,市场供货只有60%,其余40%靠进口,而且预测缺口将越来越大。

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难度很高,风险很大。要建厂房,要买机器,要请技术人员,还要培训工人,千头万绪都要从零开始。然而风险总是和机会并存,陆汉振宁愿冒险,也决不放弃这巨大的商机。他当机立断:投资250万元兴办一座年产200吨的锦纶帘子布线厂。陆汉振又开始重复四处借贷的历史,他坚信只要手里还有一分钱,厂房就会建起来。他已习惯了人们不理解的眼光和被拒于门外的尴尬,他把这一切看作是上苍给予他成功之前的磨炼,就像神话传说中的寻宝者,在获取宝石之前必得经过999次的考验,才能如愿以偿。他疯狂地工作,提着吊盐水的药瓶上工地察看,对即将诞生的锦纶帘子线一厂,他倾注了一个父亲对新生儿子般的热爱。

陆汉振有陆汉振的风格,他的成功就在于,他是一位胆大无比的冒险家,同时又是一位勤勉努力的实干家。这两种尖端品质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便显出了他不同凡响的地方。别人建厂是先设计后施工,而陆汉振却是一边施工一边设计。招工人安机器、通水电,他一步不落,同时上马,步步紧追,马不停蹄。当厂房结顶时,机器已“轰隆隆”转起来。产品从车间里装上运货车时,厂房还在进行外部装修。

“跨越坎坷、拨动时空”一直是金轮人引以为骄傲的经营理念。“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别人做不到的,陆汉振都做到了。投建半年的锦纶一厂,当年创产值1130.95万元,利润298.24万元。这时是1987年。

在灿烂的阳光中,提货的车辆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奔向慈溪,明媚的蓝天下,高大崭新的厂房骄傲地向人们展示着陆汉振创造的奇迹。这一回总该喘口气了吧?

《圣经》里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帝即将出门远游,临行前,他分别给了三个仆人五个、两个、一个金币。得五个金币的仆人用它做小买卖,又赚了五个;得两个的仆人亦同样赚了两个;得一个金币的仆人则把金币埋进土里,每天像只愚钝的狗一样睁大了眼睛盯在那儿。上帝回来后,询问三个仆人各自做了些什么,结果是得一个金币的仆人遭到了上帝的放逐,因为他的懒惰和无所作为。

陆汉振可不愿做这个愚钝懒惰的人,把财富埋在地里坐等上帝的旨意。

1988年,在锦纶一厂帘子线鉴定会的第二天,陆汉振宣布了投资2500万元筹建年产5000吨帘子线的锦纶二厂的决定。

陆汉振总是那么出人意料。

人们震惊了:陆汉振,你不要命了?

——什么叫见好就收?

——你就喜欢大、大、大,你知道船小好掉头的道理吗?

——市场经济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你能把握住吗?

陆汉振把握住了,9个月后,锦纶二厂开始生产,丰厚的利润令人无话可说。

线有了,该织布了。1990年9月,锦纶三厂破土动工,11个月后投产。1997年7月,锦纶四厂又迅速上马,企业奇迹般地和全国生产帘子布的最大企业平起平坐了。

这时候的陆汉振已是绝对的权威,毫不夸张地说,倘若他做出上天揽月摘星的决定,人们也不会感到惊诧了。人们说你要到“金轮”来,首先得学会快节奏,不是跑,是飞。陆汉振的时间表里没有“休息”二字。你得要求自己以十倍,不,百倍的精力,跟着他马不停蹄地四处奔忙。因为你得像陆汉振一样思考、工作。他逼着你学习、进步、飞跃。

陆汉振是属于那种只有未来、没有过去的人,他无暇顾及一路盛开的鲜花,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停顿”二字。

陆汉振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讲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1990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早晨,这位工作人员到厂里去值班,静悄悄的厂区里一个人影也没有,他想:“恐怕我是今年第一个上班的人了。”可是当他走进办公大楼时,他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原来陆汉振正站在窗前远眺。这位工作人员激动地跑上前说:“老总,您好,您真早!”陆汉振沉思了一会,意味深长地说:“起得早,空气好。但是大家都这么早,还好吗?”两天后,陆汉振做出了投资2个亿,企业再上规模、再上档次的决定。

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1991年,陆汉振提出,1995年实现3个“6”目标:6亿元产值,6000万利税,6000名职工。有人曾在私下议论:陆汉振有“跃进”情结,这不是在放“卫星”吗?事实上,1993年“金轮”就实现了3个“8”:8.02亿元产值,816万元利润,8000名职工。陆汉振确确实实放了一颗卫星,他再一次令人瞠目结舌。

面对市场经济的日益强大,陆汉振不再是当年庙山村里那个一心只想把爆米花筒做大,一辆自行车就足以让他眩晕的少年。他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已成长为一位羽翼渐丰的企业家,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他由此而创造的社会乃至个人的价值无可估量。人们不禁要问,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