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李松才:扎根新疆十年,成就棉花大王

世人都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小到五岁孩童,上至六旬老太都会做生意,可谓是“全民皆商”。更有人这样描述温州人:他们口中吐火,擅长人情攻略;他们眼里有针,总能发现商机;他们脑中有鬼,总在琢磨赚钱。这就是被称为“中国犹太人”的温州人的可怕之处。

扎根新疆十年,成就棉花大王

新疆居于中国最边远的大西北,它的幅员辽阔、它的地广人稀、它丰富的物产却吸引了很多的温州人前来生存经营。现为永嘉在外商会会长中最年轻的会长李松才,就是一个自高中毕业就独身一人到新疆闯天下的温州人。经过十多年的拼搏、奋斗,现在的李松才在北疆地区已拥有6个轧花厂,年产值超过2亿元,成为了新疆地区赫赫有名的棉花大王。

1990年,李松才高中刚毕业,就凭着一种强烈的创业激情,只身一人来到地处边缘、幅员辽阔的新疆自治区。概括李松才在新疆的经历,大致有三个大的转折:

首先,第一个成功进驻“新百”之人。在那时的新疆,规模最大、品位最高、信誉最好的商厦就是当时的新疆百货大厦,李松才认准了“新百”的黄金地段柜台的承包权。于是,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他找到了“新百”的总经理,说明了自己的要求,也许是被面前这个温州青年的勇气所打动,从来没有私人承包柜台经营的“新百”居然为他破例了一次。此后,顺利租到柜台的李松才,在“新百”经营起了皮鞋和服装,当年就获利丰厚,为他在新疆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创办新疆地区第一家民营轧花厂。20世纪的90年代,新疆的棉花渐渐成为抢手货,于是,不少的温州人先后来到新疆通过收购或者贩卖棉花发了大财。商业嗅觉敏锐的李松才也不会放过这样的发财良机,于是,在1995年,凭借自己几年来在新疆的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他率先在新疆盛产棉花的乌苏市头台乡创办第一家民营轧花厂,因为经营得当,又取得了圆满成功。就这样,李松才很快就成了当地的一个显赫人物。

最后,历经挫折,最终选定立足棉花,做大、做强。其实,很少有人在事业上会一帆风顺,李松才也不例外,从承包柜台到办轧花厂,李松才的事业一步步壮大起来。这时一心想要做大事的李松才要想扩大经营规模、拓宽经营范围,于是1998年他卖掉了轧花厂转向服装品牌连锁经营。也许是求胜心切,李松才的决策有些草率,管理上也存在问题,结果服装经营全面失败,血本无归。此时的李松才,开始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痛定思痛之后,决定重操旧业,将目标立足在棉花产业上。利用自己在新疆的资源优势,李松才重返江湖,2001年组建了新疆康瑞棉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杀了一个漂亮的回马枪。

从此,李松才踏踏实实地将自己的产业定位在新疆的棉花上,希望在新疆自治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一黑(石油)一白(棉花)一红(西红柿)”产业王牌中,占据“一白”的独特优势,截止到2005年,李松才的康瑞棉花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在乌苏、博乐、精河等县市发展了6家轧花厂,业务遍及整个北疆地区。在今后的发展思路上,李松才说要咬定棉纺不放松,要在棉花产业里做大自己的企业。

李松才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棉织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加之新疆政府的大力扶植,经营棉花必将拥有辉煌的前景。

这就是一个在新疆的温州人的创业故事。只要在商品流动的地方,就有温州人,就有温州的市场。温州人这种为了生存,为了赚钱走四方的品格,改变了传统中国人“安土重迁”的性格,而且无数温州人成功的事实,印证了这样一句老话:树挪死,人移活。正是温州人这种为钱走四方的观念,使他们走出了封闭的家乡,来到了外面的大世界,挖取了属于自己的黄金宝藏,赢得了无数的财富。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