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25年只为同一个梦想
刚柔相济,顺时应势。龙大集团一头连着国际市场,一头连着国内万千农民,其间是一条致富之路。这时,速度和质量的统一成为企业的命脉所在,而企业的管理,宫学斌笑言,是“拿来主义”。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部运行的机器,那么管理就是润滑剂。龙大成功了,人们在思索:龙大是如何依靠管理来保持这种高效运作的?
宫学斌笑言:“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是随便发明的,一不留神就成了哗众取宠。只要遵循人性和个性的原则,成功就八九不离十。要说龙大的经验,八个字:拿来主义,见好就学。学海尔的日清日高管理法,学邯钢的成本管理,学亚星的购销比价法。”
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1993年开始,龙大就实行了企业内部股份制改造。龙大员工工资共分为四块:基本工资、加班费、超产奖和年终胜利奖。基本工资按月发给大家,后三块不发,累积起来作为员工的股本金。这其中,年终胜利奖占的比重较大。龙大规定:你在龙大干,年终胜利奖则有份,一旦离开了则没有。全集团约有200名部门主任级员工享受股份。年底,根据企业效益按股分红,红利的部分发给员工,剩余的部分再累加到原来的股本上,形成新的股本金。以此类推,个人的股份便越来越大。
发给员工的那部分红利,则按该员工当年股本额与当年银行贷款利率相乘,所得数即为发放额,等于员工贷款给企业。假如员工股本为10万元,当年贷款利率为7分5厘,所得现金红利则为7500元。如果现金少,则股本多;如果股本少,则现金多。怎么算都对员工有利,因此皆大欢喜,人心稳定。经过6年的积累,企业员工股已占企业总股本的45%。龙大集团的骨干已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老板。至此,宫学斌带领农民致富的初衷,他一生的梦想,经过25年风雨坎坷,已逐步成为现实。
做企业如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关键是找准规律,这样,做企业就是一种乐趣。对于未来,龙大主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调整出口产品结构,争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其次,加大内贸力度,充分发挥网络的价值;第三,大力抓好有机食品的种植、养殖及加工,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有两个想法:一是将企业总部迁到济南,这样既可为企业寻得更多人才,又可使信息沟通更为顺畅,企业更加现代化;二是吸纳更多的年轻人进入领导班子。毕竟,我已60多岁了……”
宫学斌像一只工蜂,从青年飞到中年,从中年飞到老年,一生都在不停地为中国农民酿造生活的蜜。“人生之乐,不外事业之乐”。宫学斌喜欢到一望无垠的菜地里转悠,看看蔬菜长势,听听地里农民谈笑;每到上下班时间,他就爱站在办公室窗前看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在厂门进进出出;他更爱看集装箱车队将产品源源不断运出企业大门时的壮观情景。“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宫学斌宽厚仁爱又争强好胜。龙大人都知道他还有一个习惯,他每天用一个半小时学习各类文件和企业经验,末了还要到新厂房建筑工地上走走看看,工人们常常同他大声打招呼、开玩笑:“宫总,来学咱修房子吗?”
宫学斌会笑答:“如果要学,咱这把老骨头,肯定比你们谁都干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