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公司创始人高德康:穿过扬威与落马的“史诗”

(三)品牌是怎样打响的

1994年对高德康来说是一场难熬的“冬眠”,他咀嚼和反思了从缝纫组以来近20年所有的困难和问题。在老部下的眼里,这场来源于挫折的反思,使他有了一些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是一种理性的变化。

譬如脾气。高德康是个急性子,有话喜欢直说。在康博集团从老厂搬迁到新址之前,他发现哪个工人有质量问题,总要发很大的脾气并当面开除他。但是1994年之后,再也不曾出现过这种事情,他再也不直接与工人谈质量,也不与中层干部谈,他只批评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高德康变得沉得住气了。

另外,高德康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事必躬亲了,他开始学会了抓全局,抓关键,抓“将”,而让“将”去替他一层层地抓“兵”;他在慢慢地使自己成为一个“将将之人”。

“将将之人”不再像以前那么忙碌。他翻翻书,打打电话,或者走出去找人聊天。多年前在寒冷的冬天骑着摩托车送货的时候,他的焦虑就是“什么时候才能买一辆自己的汽车”;而今天即使他看似悠闲地在田间散步,心中的焦虑也是和以前一脉相承的,那就是“怎样才能做好‘波司登’这个品牌”?

哲人说思考是人类进步的利器。从思考中站起来的高德康1995年宣布自己亲自抓三件事:设计室的管理;销售渠道的开拓;生产成本和质量的控制。

在高德康看来,1994年的“滑铁卢”首要的原因就是“设计上没有绝活,在于设计上没有人才”。如何网罗设计人才,自然成了高德康品牌战略的第一步。

康博集团地处偏远,“波司登”在市场上寂寂无名,有哪一个一流的设计师愿意飞到这里,钻进康博的笼子呢?但高德康却信心十足,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笼子是不是搭得有诱惑力。1995年,康博集团颁布的第一道“政策”就是:凡设计师一律实行“版税制”,其设计的款式在市场上每销出一件,设计者获0.5元奖金。也就是说,如果你设计的羽绒服在市场上卖到100万件,你将获得除工资外的50万奖金——这在当时乃至今天,都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金笼子。

提着“金笼子”,高德康准备南下北上,遍地猎才。然而还没有动身,上海、苏州、广州等地的设计师们就已经闻讯而至。应聘者们纷纷告诉高总裁,自己是看了《××报》的新闻而来的。

高德康一边感叹着“机制的力量”,一边又发现了“新闻的力量”。当从法国专修服装开发与设计的35岁的朱琳来到康博“试试有没有舞台”时,高德康立即给她搭了一个大大的舞台,任命她为主管产品开发设计的副总经理;自己则撂下这个挑子,转而思考起如何让新闻界关注康博,如何给新闻报道提供“炒作由头”这样的问题。他开始出资举办“波司登杯”全国牛仔服装设计大赛;“波司登”成为中国第一个进入瑞士市场的服装品牌;他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以一个企业之力每年向全世界发布“中国防寒服流行趋势”;他还出资赞助中国登山队,队员穿着“波司登”羽绒服登上珠穆朗玛峰;他在上海黄浦江畔竖起了一块全国最大的广告牌……所有的这些举措都无一例外地招致了媒体的爆炒。

康博负责宣传工作的副总高妙琴告诉记者:“老板的点子之多,我们宣传部门都跟不上,他的脑子里冒出来一个点子是新闻,又冒出来一个点子也是新闻。而且对这些大事情,他往往能够很快地拍板,不是他经营企业不计较成本,而是他的脑袋转得非常快,一转念就算出了大体的得失。”

这种风格也体现在高德康的对外合作上。在与其他商家、企业合作时,对很多项目,别人都发现他似乎想都没想就拍板了,大家认为他耿直、大气、够朋友,其实他也迅速地算了一个大账,当认为此举对双方都有利时,就会毫不犹豫。这种做法为他在商场上赢得了无数真诚相待的朋友。

随着企业销售量的扩大,内部管理的加强,成本随之下降了。如果有人问高德康这多出来的一块利益怎么分配,他会毫不犹豫地说:“一部分让给消费者,一部分让给商场。”其实细细琢磨,他并非没有为企业打算。企业怎么赚得更多?如果商场发现卖你的衣服越来越赚钱,它就会将你的衣服摆进最好的柜台,用最好的营业员来推销,于是企业的利润就会随着销量的扩大而增长。

比如某商场是在某地区有影响的商场,冬季想搞一个展示会重点推出几个品牌,希望有企业承担部分开支,并配合商场策划实施一套一套的策略。当有的企业还在左论证右调查难以确定之时,高德康的合同书往往就已经摆在商场老总的桌上。正所谓“擒贼先擒王”,慢慢地这一地区就会形成哪一家商场搞活动,拉不到波司登来上柜就是没档次、没脸面的格局。

启动,升温,企业渐渐做大,品牌渐渐做响。一切事情似乎就开始了它自动的良性循环:管理慢慢专业,成本慢慢降低,有能力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可以招募到更好的人才,甚至产品质量从配套厂家开始就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很多配套企业已是百分之百地与康博配合,如果某环节出现问题,高德康一个电话打去,厂长经理不睡觉不吃饭也会首先将它解决掉。

新的设计在一款一款地出笼,媒体的关注一天比一天增加,而商企关系也被高德康理得一年比一年顺畅。1995年,“波司登”羽绒服已连续4年夺得羽绒服全国销量第一的桂冠。有趣的是,1998年12月,康博集团史无前例地收到了全国33家知名商场分别发来的贺电,“波司登”卖疯了!高德康回电:“感谢老朋友经营部署有力,我请你们喝酒。”

但他如何请得过来?所以当第二年开春高德康出巡全国市场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欠我们一顿酒。”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