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因素

1.人口因素

人口是社会因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一定时期内产业布局的重点、方向和实现途径等都会产生关键影响。人口因素包含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增长率、素质、迁移及流动等,其中,劳动力的资源比重、分布、结构、素质、价格等构成了主要影响因素。一般来讲,在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裕的地区会布局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业、第三产业等;在人口稀少的地区,则布局一些有效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优势产业,这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人口素质、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布局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可以满足产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而在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区布局产业,可使劳动力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大幅降低。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把初级产品的加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其廉价劳动力获取了可观利润。这种产业转移是产业布局动态变化的表现之一。

2.历史因素

产业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特征,一个地区新的产业布局往往要以历史上形成的产业基础作为考量。一般来讲,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再进一步发展和利用其基础设施,会对产业布局产生积极影响。不同经济体制、制度形成对产业布局的合理性、盲目性、波动性或趋同性也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历史因素是超经济的,也是独立于自然地理环境之外的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对产业布局进行的干预和宏观调控。但同时也应看到,原有历史基础是在过去较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形成的,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诸如结构不合理、布局散乱、设施落后、污染严重等一些问题,因此,在重新进行产业布局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积极因素,使其布局更加合理化。

3.行为因素

行为因素是指决策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确定产业区位过程中的各种主观因素可能使产业区位指向发生偏离。事实上,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许多产业并非建立在最优区位上,导致这种偏离的行为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决策者的行为影响极大。决策者的行为取决于决策者个人素质的高低以及当时的认识水平。正确的决策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反之则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生产者、消费者的行为只会对产业区位的指向产生一定的影响。就生产者而言,在选择最优区位时,其考虑最多的是能否招到质优量足的员工以及交通是否便利;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最优区位时考虑最多的则是与吃、穿、用、行、住相关的城市产业的定位问题。

4.政治环境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依托于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政治大环境,如果一个国家处在政局不稳、动荡不安的环境中,经济是很难得到长期发展的,更不要说合理的产业布局。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由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还不稳定,基于免受战争影响的考虑,不得不把沿海的一些工业迁往内地,并重点进行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国际环境趋于稳定,中国又将投资重点放在了东部沿海一带。这一产业布局政策的变化促进了东部地区的优先发展,从而成为整体经济增长的带动力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063.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