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和流派

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国金银货币拥有量的多寡反映了该国的富裕程度和国力的强弱,因此,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那么,怎样才能尽可能多地获取金银货币呢?实际上有三条途径:一是开采金矿、银矿,二是暴力掠夺,三是通过商业(对外贸易)去赚。金矿、银矿是自然矿藏,是自然禀赋,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事实上,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金银货币的主要来源是抢劫,特别是对美洲印第安人的掠夺。当然,作为学者不需要研究怎样抢劫,他们能研究的是怎样通过商业(对外贸易)去赚,因此,所谓重商主义实际上就是重对外贸易。很明显,只有保持贸易顺差,才能在国内积累金银货币。又由于在一定时期内全世界金银货币的数量是一定的,一国获取金银货币数量多,另一国必然就少。因此,国家之间的贸易利益是根本对立的,国际贸易是零和博弈,一国所得必为它国所失,从而政府必须干预对外贸易,以保持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大约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阶段,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是英国人威廉·斯塔福。他认为金银货币是唯一的财富,任何商品进口都会使货币流出,减少本国货币拥有量,从而减少本国的财富。因此,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尽可能多出口少进口,多卖少买,最好只卖不买。只有这样,一国才能迅速增加货币,积累财富,同时,该理论还绝对禁止金银外流。由于早期重商主义把眼光盯在货币收支上,故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

但是,货币是国际间商品流通的手段,各国都限制金银外流,其结果是窒息了贸易,阻碍了金银的流入,而且货币只有在运动中、流通中才能增值,于是早期重商主义发展成晚期重商主义。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是英国人托马斯·孟,其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被认为是重商主义的“圣经”。与以守财奴的眼光看待货币的早期重商主义者不同,他们用资本家的眼光看待货币,开始把金银和商品联系起来,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适当的进口和金银输出,以便扩大出口,但必须遵循一条原则,即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保证贸易顺差。并不要求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有顺差,而只要有总的顺差就行了,从而增加货币的流入量,增加本国财富。因此,晚期重商主义又称贸易差额论,是真正的重商主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857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