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是什么意思?

“曾经有一份真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大话西游》中这段经典台词曾经击中了多少人的内心。但你是否想过,如果至尊宝真的珍惜了这段感情,拥有圆满爱情给他带来的愉悦和失去爱情带来的悲怆相比,具有同等分量吗?

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的理论,人们在内心感受上,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带来的痛苦要大于等量获得所带来的快乐。同样一件东西,你得到它产生的愉悦,跟失去它产生的痛苦相比较,往往后者更加强烈,这一现象被称作“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下面是两个经典的行为经济学试验:

(1)在100%能得到1 000元和有50%的可能得到2 000元(还有50%的可能获得为0)这两个选项中,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

(2)在确定性损失1 000元和有50%的机会损失2 000元(还有50%的机会损失为0)这两个选项中,同样的实验者却会选择后者。

在试验(1)中,面对确定性收益,人们选择见好就收,“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此时他是一位“风险厌恶”者;而到了试验(2)中,面对的是确定性损失,他却变成一个“风险喜好”者,带着赌一把的心态选择了后者。人们对于客观上同等数量的利与害、得与失的主观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在股票市场上,人人都知道投资有风险,但往往因为“损失厌恶”而对风险做出不理性的判断。当持有的股票上涨时,人们往往偏向于保守,见好就收,安慰自己“落袋为安”,这往往会错过真正有价值的优质公司;当持有的股票下跌时,忍受不了亏损,不愿意承受“割肉”带来的痛苦,产生投机心理“不如赌一把,万一哪天涨回来呢”。这也是一些赌徒或投机者在输钱时比赢钱时更难离场的关键原因。

在市场营销中,“试用期”这个营销策略其实也是“损失厌恶”理论的具体运用。当一个人拥有某项物品时,他对该物品价值的评价要比未拥有之前大大增加。因此,在服装市场上,某些成衣品牌店会特别优惠地把衣服“借”给买家试穿,甚至承诺七天内无条件退货。作为买家的你,一旦把衣服拿回家试穿了几天后,会发现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奇怪的感觉,总觉得这件衣服本身就属于自己。所以,当你要把衣服退还给店家时,就会很不乐意,最终干脆便不退了。由于“损失厌恶”的存在,对损失的宣传往往会带来更好的营销成果。比如不断宣传科技、信息的快速变化,造成已有知识不足且过时的焦虑恐慌感,于是大量知识付费产品得以快速销售。再比如反复宣传各大富豪、明星财产受损的新闻,以及各种负面案例,向来是保险公司的常用策略。

硬着头皮喝掉排很久队买到的不喜欢的奶茶,高价买票后,电影不好看却不愿意离场,这些都是由于“沉没成本”而影响了理性决策,但其实都有“损失厌恶”在背后捣鬼。“损失厌恶”用效用曲线表示会更直观,获益的效用曲线会随着获益额的增长而愈发平缓;与之相反,对于损失部分而言,损失部分的效用会随着损失额的增加而相对变得愈发陡峭,整体的曲线呈“S”形(见下图)。

损失厌恶中存在一种短视损失厌恶。在证券投资中,长期收益可能会周期性地被短视损失所打断,短视的投资者过分强调潜在的短期损失,也就成了我们所说的过分保守者。这些投资者没有意识到,通货膨胀的长期影响可能会远远超过短期内股票的涨跌。由于短视的损失厌恶,他们在其长期的资产配置中可能过于保守。

在实证研究中,往往对损失厌恶程度设置一个系数,在效用函数上,损失比收益具有更大的斜率,此时损失收益的斜率之比就被当作损失厌恶程度的度量。在大量实证研究中,损失厌恶系数为一个固定常数λ,特沃斯基在1979年的实证实验中计算出的常数据为2.25,被长期沿用。后来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质疑,认为损失厌恶系数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是随着投资者损益情况变化和投资者心理偏好变化的动态变量,并提出了很多计算系数的模型。

在神经生理学方面,不少学者对于损失厌恶做了研究,在摄入了可以减少损失厌恶带来痛苦的药物以后,被试者减少了过度的排斥反应,从神经角度证明了损失厌恶的科学依据。

在资本市场上,常用损失厌恶解释“股权溢价之谜”,反映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美国年均股权溢价超过了传统一般均衡模型的解释,即合理水平下相对的风险系数能够与股权溢价相匹配,但在这种现象中存在明显差异。短视损失厌恶对这一现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短视损失厌恶是在行为金融学的基础上内化了“损失厌恶”和“短视”。他们认为,投资者对于投资绩效不去频繁评估,而是愿意承担其风险,则能表明风险资产越有吸引力,风险溢价会相对降低。但现实情况是,短期的评估是常见的、普遍的,投资者本身的消费计划、心理偏好都会影响他们损失厌恶的程度。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者存在评估期和持有期,投机者和过分保守者的评估期相对较短,只有在评估期稳定、长期的情况下,实际股权溢价才会与预期估计的理论值相一致。在博彩领域,与投资领域类似,由于博彩者在进行博彩前有“博彩输钱可能性大”的心理预期和朴素认识,故而相比投资,博彩给民众带来的损失厌恶程度会更大。对金融市场的损失厌恶的研究,对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有着很强的启示意义。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投资者心理预期降低,更容易造成高的损失厌恶。国家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采取有效的措施稳定金融市场的波动,使得投资者能够倾向于长期性周期性稳定的风险评估,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溢价。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8540.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