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大跃进”是一个缺乏理性的年代,当时最时髦的口号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于是,一些地方将传统的两季稻改为三季稻,结果总产量反而减少了。江苏省邗江县1980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季稻每亩总产量达2 014斤,而三季稻只有1 510斤,更不用说两季稻还节省了生产成本。群众总结的经验是“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
【问题】 为什么三季稻不如两季稻?
【分析】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违背了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两季稻是我国农民长期生产经验的总结,它行之有效,说明在传统农业技术下,土地、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生产要素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农业耕作技术没有发生重大改变的条件下,两季稻改为三季稻并没有改变上述生产要素,只是增加了劳动、种子的投入量,这导致土地因过度利用而引起肥力下降,设备、水利资源、肥料等由两次使用改为三次使用,每次使用的数量不足。这样,三季稻的总产量反而低于两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