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间商的经济性标准?

(1)地理位置。

如果中间商处于交通主干线,或者接近于工厂或制造商中转仓,进货必然容易;如果中间商处于目标中间商购物活动范围之内,或者说目标中间商能够方便地从中间商那里购货的话,那么该中间商的商品销售就有优势。

(2)经营历史与经验。

长期经营某种商品的中间商,通常会积累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一方面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因而在市场行情变动中,能够掌握经营主动权,保持销售稳定或乘机扩大销售量;另一方面,经营历史较长的中间商通常拥有一定的市场声望和一批忠诚的顾客,会增强顾客对公司产品的信任感。

(3)经营范围与实力。

中间商的经营范围通常有批发商、零售商、批零兼营中间商和代理商之分。中间商的经营范围如果与企业所要建立的分销渠道功能要求相吻合,就是一种分销优势。经营实力表现为中间商在商品购销规模、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投资行为力度。经营规模大的中间商购销流量也较大,而在市场开发方面能够保持较高投资的中间商,其商品购销流量也绝不会少,因而他们在商品分销方面具有优势。

(4)经营机制和管理水平。

经营机制是指企业经营者在所有权的约束下,对市场机会或威胁灵活制定对策,并组织资源努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制度性安排。经营机制灵活的中间商能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抵御市场风险。管理水平主要是指计划体系、组织结构、激励机制以及控制系统的完善程度、现代化水平。一般来说,管理水平较高的中间商能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企业经营稳定与发展,提高资本收益。

(5)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有关中间商的市场定位。从批发业来说,经营方式主要是指为厂家提供的订货、收购、融资、物流等功能以及为零售商提供的商品组合、配销、库存、采购等功能的选择,如总经销制、总代理制、外包生产等;从零售业来说,经营方式就是指零售业态的演变,主要是指为顾客提供的购物环境特色和零售服务特色,例如,从杂货店演变出来的百货店、从柜台售货方式演变出来的超级市场、从单店销售演变而来的连锁店。市场竞争推动着经营方式的变迁,新的经营方式总是能够吸引顾客、扩大销售。

(6)自有分销网络。

一些批发商、连锁企业等拥有自己的零售商店和固定的零售商,相当于拥有自己的分销渠道,使得他们经常保持一定的顾客流量维持其商品销售额水平。一个中间商拥有自有分销网络越多,说明该企业商品销售量也越大。

(7)信息沟通与货款结算政策。

分销渠道应当承担多方面的功能,如信息沟通与货款结算。良好的信息沟通和货款结算政策可以提高制造商的资金周转率,降低制造商的融资成本是保障分销渠道正常连续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选择中间商,还应了解中间商的信息沟通系统与货款结算政策,如中间商能否按时结算货款,包括在必要时的预付款。

(8)中间商的服务能力。服务已经成为产品销售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顾客更接近于中间商,因此,这就需要中间商向顾客提供更多的顾客服务,例如,数控机床在销售中需要提供技术支持或财务帮助(如赊购或分期付款),液态产品需要专门的运输存储设备。因此,厂家在评价中间商时,不能忽视其顾客服务能力。合适的中间商应具有一定的顾客服务能力,提供的顾客服务项目应与企业产品分销所需要的服务要求相一致。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