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中政府的角色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然而,市场事实上也存在着一些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主要是市场机制的自发性、盲目性及其功能的局限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与不完全性,不完全的竞争性市场等,这些缺陷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政府的重要经济职能之一便是矫正市场失灵,合理配置资源,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1)提供公共产品

政府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的主体。公共产品的存在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公共产品不同于私人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等特性,它们不能由私人部门通过市场提供,否则容易发生“公共地的悲剧”和“免费搭车”现象。循环经济中的自然资源与环境一向被视为公共财产,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每个个人对资源与环境的消费取决于它向社会提供的总量。虽然它的生产包含着失去生产其他产品的机会成本,但对其进行消费却没有机会成本。例如,一个人对自然风景的欣赏(这也是一种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同一景色的消费。资源与环境的另一个特性是供给的不可分性。在许多情况下,个人不论付钱与否都可以对其进行消费(如对空气、阳光的消费)。既然不能被排除出去,消费者就不会为消费这类物品而付费,即产生所谓的“免费搭车”现象。如空气、阳光、水、土地、矿产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正是由于这些公共资源具有上述特性,使得资源被使用过度,环境被破坏,并造成生态失衡。政府执行经济职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避免“公地悲剧”的出现,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公共利益最大化,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尤其是国防、环境保护、义务教育等公共产品,更需要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手段来提供。

(2)校正外部性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还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外部性是指私人边际成本和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即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人或企业,但都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两种。理论界一般把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归结为资源、环境外部性造成的资源使用浪费、环境退化等后果。资源与环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因此具有西方福利经济学所定义的外部性特征,而且大多表现为负外部性。比如,工厂排放脏水而污染了河流、将有害气体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农药与化肥污染了农作物与土地等,但这些却很少体现在生产者的成本中。上述各种外部性可以说是无所不在的。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如果不予以纠正或抵消,其结果都将是资源配置的失效。因此要求政府部门运用包括财政手段在内的非市场方式对其加以矫正。用于矫正外部性的财政手段与货币金融政策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通过对具有负外部性的污染品课征污染税,提高相关行业贷款利率,迫使污染者降低产出水平,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又可以为矫正正外部性造成的生产不足而实施鼓励生产的财政补贴等措施。

(3)完善市场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还表现为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循环经济中市场失灵的另一个表现即为相应市场的不完善,市场的垄断与不完全竞争会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效。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可以优化市场结构,强化市场功能。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既可以对垄断厂商发放财政补贴,从而要求其增加产量、降低价格,利用新开发的金融工具资助或限制相关企业,也可以接管这类企业,直接规定产品低价出售,或按市场原则规范公共定价,调整产业组织,形成竞争格局,以及运用法律等手段维护市场竞争的有效性。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