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传统经济运行模式?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原始人类主要从事渔猎与采集活动,生产力极其低下,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类表现得软弱乏力,只能依赖与服从,因此对自然的态度主要是崇拜与敬畏。这个阶段,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在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与其他动物基本一致,取之于自然又还之于自然,对自然的破坏力还相当微弱。

进入农业社会以后,社会生产力有了一次飞跃发展,人类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能力也随之增强。为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人类开始砍伐森林、烧毁草原、种植庄稼、治水修路和开凿运河等,并越来越轻松地控制了食物生产。在这些成就面前,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迅速膨胀,对自然的利用程度与破坏力度也日益增加,这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走上分离乃至于对立、冲突的道路。

进入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开始步入大规模征服自然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类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增强社会生产力,使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又一次更大、更迅猛的飞跃发展,而随之带来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和粮食不足等一系列困扰人类的严重问题,则表明数百年的工业革命进程已人为阻断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疏离。人类“战胜”了自然,但自然也毫不客气地“报复”了人类,使人类陷入发展的困境。

分析人类社会发展史,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传统的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都以人类自身的需求为中心,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以“资源—生产—流通—消费—丢弃”和“资源—产品—污染物”为社会运行模式和物流模式,没有自觉考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冲击,从大自然不断索取资源,并不加处理地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这必然会不断加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由此造成出入经济系统的物质流远远大于系统内部相互交流的物质流,经济增长以大量消耗自然界的资源和能源以及大规模破坏人类生存环境为代价,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如图1-1所示。

图1-1 传统经济运行模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