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产业布局?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 产业布局的概念

产业布局属于产业发展规划的范畴,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区域内产业各部门、各要素、各环节在地域上的动态组合与分布。简单地说,产业布局就是产业在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产业布局在静态上看是指形成产业的各部门、各要素、各链环在空间上的分布态势和地域上的组合。在动态上,产业布局则表现为各种资源、各生产要素甚至各产业和各企业为选择最佳区位而形成的在空间地域上的流动、转移或重新组合的配置与再配置过程。

2. 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

产业布局总要依赖一定的经济条件,也会受地理环境、经济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总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布局。这些条件主要有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任何地区产业布局的特点都是由该地区上述条件决定的,由于不同产业部门对布局的条件要求不同,因而使不同地区适宜发展不同的产业部门,同一产业部门布局在不同地区也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

(1)地理位置因素

地理位置是影响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加速或延缓地区经济的发展。因为地理位置不仅关系自然条件,而且关系交通、信息和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

地理位置对第一产业布局有重要的影响。第一产业主要是农业,由于受光、热、水、土等条件的严格限制,因此,在地球上,处于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该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农业生产也受当地运输条件以及相应的的市场供求制约。地理位置反映地区多种生产条件,地理位置的优越与否,即表现在这些方面的差异上。

地理位置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也有直接的影响。世界上许多地方的产业并非都分布在能源基地、矿产和其他原料地,而是分布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的地方,如综合运输枢纽、海港、铁路沿线等,多为不同规模的加工中心,并汇集众多的第三产业部门。地理位置还可以直接影响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顺序,那些交通方便、距离经济发展中心较近的地区资源,因其经济价值较大,总是首先得到开发。

(2)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两个方面。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既包括未经人类改造、利用的原始自然环境,也包括经人类改造利用后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是指自然条件中被人利用的部分。自然因素是产业布局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

自然资源对第一产业有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第一产业的劳动对象直接来自大自然,各种自然资源分布的地区,也就是相应的第一产业分布的地区。同时,各种农作物、不同种类的树木、禾草等的生存环境不同,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各有不同,所以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制约第一产业的布局。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与生物资源共同的综合作用,决定了大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

自然资源间接影响第二、第三产业布局。自然因素对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第一产业发挥作用的。自然资源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主要有重工业中的采掘业、材料工业、重型机械,以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它们多分布在工业自然资源或农业自然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另外,工厂厂址的地形、面积、工业用水等也离不开自然条件,有些地区还深受这些条件的限制。自然因素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旅游业的作用。深山老林、高山峡谷、荒漠草原等,呈现了原始自然美,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在市场经济与竞争的条件下,产业活动势必首先向最优的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分布区集中,形成一定规模并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部门,进而完成产业劳动地域分工的大格局。例如,世界大型重工业区,都是在当地丰富的煤或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主要谷物产区,都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的地区。平原区利于大规模现代化耕作、灌溉,有开阔的场地供制造业、建筑业使用和发展各种运输线路,是最优的产业布局场地。山区、丘陵多地势起伏,影响对内、对外的经济联系,不宜发展需要保鲜的果品业和消耗原、燃料多的制造业。盆地地区空气流通差,不宜发展冶金、化工等工业。气候除对农业影响最大外,对水利枢纽、航海航空、露天采矿、飞机制造以及旅游业等影响也很大。水不仅影响农业布局,还可以直接用作工业原料,内河航运、海洋航运则直接使用水的浮力。动植物的分布也决定了某些产业的布局,如亚欧、北美大陆北部是温带针叶林带,该地区就成为世界木材的主要供应地和造纸业的集中分布区。

(3)人口因素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两方面的属性对产业布局都有深刻的影响。人口数量对市场规模和资源开发程度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充足的人口,特别是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可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生产,在产业安排上,通常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而在人口较少地区,大多布局可以有效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的优势产业,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弥补开发地区的高投资。人口质量或人口素质对产业布局有重大的影响。人口质量的高低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高质量的人口和劳动力是发展高层次产业,即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基础。

作为消费者的人对产业布局的影响巨大。人口的消费状况对产业布局有明显的影响。各个地区人口数量、民族构成和消费水平的差异,要求产业布局与人口的消费特点、消费数量相适应。例如,特大城市都分布着本市人口消费服务的大城市工业(以针织、制鞋、玻璃、家具等工业为主)和城市农业(以蔬菜、花卉、牛奶等现代农业为主)。此外,人口的性别、年龄、民族、宗教差异,导致了市场需求特征的多样性,要求产业布局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种类和规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层次人口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社会经济因素

影响产业布局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历史基础,市场条件,国家的政策、法律和宏观调控,国内、国际政治条件,价格与税收条件等。

产业布局具有历史继承性,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对再进行产业布局具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在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再进一步发展可以利用原有的基础设施,会对产业布局产生积极的影响。但同时还要看到,原有历史基础是在过去生产力水平下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结构不合理,或布局零乱,或设施落后、污染严重等。在进行产业布局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改变其不利的方面,使产业布局合理化。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已成为影响产业布局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条件。首先,市场需求影响产业布局,无论是在地区、地点布局还是厂址的选择,都必须以一定范围内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为前提。其次,市场的需求量和需求结构影响产业布局的部门规模和结构,是形成主导产业、辅助产业,以及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地域综合体的指南。再次,市场竞争可以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和产业的合理聚集,使产业布局指向更有利于商品流通的合理区位。因此,产业布局时,必须首先通过市场调查、预测,了解市场需求状况,以便合理布局。最后,还要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从而改变产业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正确的政策法律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合理布局;反之,则会对经济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我国曾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的方针,于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结果,粮食生产不但没有搞上去,还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环境。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深刻变化。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一个政局不稳、动荡不安的国家,其经济很难获得发展,当然也就谈不上合理的产业布局。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的国际环境,我国不得不把沿海的一些工业迁往内地,并重点进行东北工业基地的建设。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际环境的变化,我国又将投资重点放在东部沿海一带,这一政策的变化,促进了我国东部经济的优先发展。

(5)科学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重要条件之一。

技术进步不断地拓展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使自然资源获得新的经济意义。例如,由于选矿、冶炼技术的进步,使品位较低的矿物资源获得了工业利用的价值。这将使原料、动力资源不断丰富,各类矿物资源的平衡状况以及它们在各地区的地理分布状况不断改善,从而拓展产业布局的地域范围。同时,技术进步能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使单一产品市场变为多产品的综合生产区,从而使生产部门的布局不断扩大。

技术进步不断地改变着产业结构,特别是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随着一系列新的产业部门的诞生。这些产业部门都有不断的产业布局指向性,这就必然对产业布局状况产生影响。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也不断变化,使人类生产、生活的地域和方式出现了很大变化,这将导致城市变化趋势,从而对产业布局产生影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