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社会分工学说:主要内容

斯密(1776)在其划时代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他的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和绝对成本优势贸易理论(trade theory of absolute cost superiority),其理论基础是以生产力论(productive forces theory)为基础的财富论(wealth theory)和以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为基础的财富价值论(wealth theory of value,认为财富的价值取决于其所物化的劳动量)——这反映了工业经济社会的财富观和财富价值观。

我们知道,根据生产力财富论(productive forces theory of value),增加一国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在于提高其社会的总体生产力。而一般来说,在社会经济体制(social economy system)和经济资源(economic resource)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社会总体生产力的主要途径有两个,即依靠技术进步(technological progress)和通过社会分工的深化(deepening of social division)来提高生产效率(production efficiency)。尤其是后者其实更为重要,因为社会分工的深化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要比单纯技术进步的作用大得多。

另外,这两个因素又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专业化分工的深化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发生;其次,技术进步又能反过来促进分工的深化。据此,斯密提出了他的社会分工学说,他阐释道: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费的代价比在家里生产时所花费的小,就永远不会想要在家里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制作他自己的鞋子,而是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做他自己的衣服,而雇裁缝裁制……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或同样的东西,即其一部分的价格,购买他们所需的任何其他物品。

我们举例来说,设有甲、乙两人,其中甲制作一顶帽子需要1天,制作一双鞋则需要3天;乙制作一顶帽子需要2天,但制作一双鞋也只需要2天。两人相比,甲在制作帽子方面具有绝对成本优势,而乙则在制作鞋子方面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如果甲、乙分别制作1顶帽子和1双鞋,各需劳动4天,合计制作了2顶帽子和2双鞋。而如果两者分工,由甲专门制作其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帽子,乙专门制作其具有生产成本优势的鞋子,两人同样各用4天时间,则甲可制作4顶帽子,乙也可制作2双鞋,这比分工前多生产出2顶帽子。如果甲用2顶帽子向乙交换1双鞋的话(在这里,这相当于甲用自己的2天劳动去交换乙的2天劳动,属于等价交换),则两人最终的收入是每人可得到2顶帽子和1双鞋,两人都比分工之前各多收入了1顶帽子。可见,合理分工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率。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