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体干酪里藏着里亚尔银币,书页中间掏出个洞,就能用来藏装着藏红花的药袋,炮筒深处藏着货物,乘客和水手把银币缝在自己的衣服里……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从阿卡普尔科离港的船上,10至12个星期后,船将抵达菲律宾的首都。在从马尼拉或阿卡普尔科出发前,船上空间的买卖已经开始:所有乘客都可以购买船舱的“空间权”。船上一般有1500个隔间,买了隔间的乘客还要再花1500比索购买登船的权利。一艘船可以装250~300人,这其中有军人、官员、商人,也有宗教人士。船上的死亡率惊人地高:在马尼拉—阿卡普尔科这条航线上,如果一切正常,死亡率是30%~40%,如果航行持续了七八个月,死亡率是65%~70%。实际上,通往马尼拉的旅程至少需要90天,回程约200天。乘客可能死于坏血病、痢疾、寒冷、饥饿、口渴,甚至是疲劳……但是,一旦到了目的地,货物和走私商品将为他们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这也就是为什么慈善团体(Obras Pías)借给旅行家和商人们的钱的利率会那么高(25%~50%),这些慈善团体由教会进行管理,像真正的银行一样运作。
热带风和日本黑潮暖流
1513年巴尔沃亚发现了“南海”(也就是太平洋),1520年麦哲伦见到了太平洋,在此之后,哥伦布从西方出发寻找东方的梦想仍在继续。在麦哲伦之后的八次远航都失败了。1529年签订的萨拉戈萨条约规定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马鲁古群岛以东约297.5古海里处的东经144度线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的分界线,同时葡萄牙向西班牙支付了35万杜卡特。查理五世正需要这笔钱来继续他和弗朗索瓦一世的战争。1542年,西班牙探险家茹伊·洛佩斯·戴·维亚罗伯斯带着六艘船从纳维达德(墨西哥)出发,次年,在吕宋岛登陆,并将这里的群岛命名为腓力纳斯(Lslas Philipiras,即为菲律宾),以示对腓力二世的敬意。海难和葡萄牙人的追捕导致探险队员大量死亡。在此期间,也就是1545至1558年,欧洲的胡椒价格迅速攀升;次年,腓力二世决定再次尝试西边的路线。直到1564年,由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Miguel López de Legazpi)率领的新的探险才开始进行,辅助他的是修士安德烈斯·德·乌达内塔,他具备军事经验,熟知天文和航海知识。德·乌达内塔建议采用墨西哥—菲律宾航线:去程的路线是,船从美洲海岸出发,借由风的力量,南下至北纬10度。中途仅在马里亚纳群岛停歇一次,然后驶向最终的目的地,也就是菲律宾群岛。回程的路线是完全不同的。水手们会利用日本暖流的力量,这股暖流的主流从琉球群岛西侧流向日本东北部,在那里折向东形成太平洋暖流,它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被日本人称为“黑潮”,是继湾流之后的全球第二大暖流。位于日本海的部分因流经对马海峡而得名对马暖流。从北纬40°至北纬45°起,水手们向加利福尼亚海岸进发,抵达墨西哥。一开始,他们选择了纳维达德,很快又换成了阿卡普尔科,因为那里的港口结构更加合理。太平洋两侧的大型集市等待着马尼拉盖伦船的离开和到达,这些船每年往返一次。其实,水手们还要避开日本海的台风;船在7至8月间从马尼拉出发,在12月至1月间抵达阿卡普尔科。起初,只有两艘300吨的盖伦船,后来根据1595年西班牙投票通过的一项法律,逐渐增加了护卫船随行;再后来,只剩下一艘更大的船(1720年,560吨)出航,不过有时,也有一些盖伦船违规出行:例如特立达尼号,这艘2000吨的盖伦船就落到了英国人手中。埃斯科里亚尔和马尼拉之间的外交信函也是通过盖伦船传递的。腓力二世足足等了两年才拿到从马德里发出的信件的回信!
用银换丝绸
马尼拉的财富要归功于它在中国—亚洲货币系统及美洲—欧洲货币系统间的中介作用。当西班牙人来到菲律宾时,白银和黄金的价格比为四比一;在墨西哥和秘鲁,价格比在8~10∶1之间变化。16世纪末的中国,价格比为5.5∶1,日本则是10∶1左右,莫卧儿帝国是9∶1,欧洲是12~15∶1。墨西哥银的出现使大量采购得以实现。在新大陆,谷物和蔬菜也在出口产品之列,用于种植木薯、玉米、苹果和可可。其他产品还包括胭脂红、香草、万卡韦利卡的秘鲁汞、宝石、墨西哥黑曜石和加勒比琥珀。尤其是这里出口的银,商人们正是用它来购买中国丝绸、瓷器、漆器,印度的棉织品、香料、药材、玉器、象牙甚至是波斯地毯。中国商人在贸易中占主导地位,活跃在马尼拉的巴里安 地区。直到17世纪初,才有日本商人加入到这里的贸易中,尽管日本海上的海盗一直十分猖獗。还有许多商人去了澳门:葡萄牙商行很快对进入中国海域的荷兰人做出了反应(1602年),自1604年开始,再次恢复了其在这一区域的贸易地位。塞维利亚商人的集团压力十分强大,他们获得了政府的许可,禁止利马和马尼拉之间直接进行贸易,与此同时,荷兰人和他们的东印度公司一道,大力发展世界贸易,逐步进入了市场。1635年,西班牙派遣高级官员佩德罗·德·基罗加至菲律宾,要求严格执行对印度的相关政策。随后,马尼拉的商人开始罢工,拒绝将货物装船,在连续三年的时间里,船都是空着返回阿卡普尔科的!1640年,马尼拉的贸易开始衰落:荷兰人选择了西边的路线运送商品,途经印度和南非,美洲银的产量大幅度缩减,日本选择采取锁国政策(贸易孤立主义),荷兰人开始和幕府争夺贸易垄断权,后者需要在长崎港的出岛上进行转口;几乎与此同时,明朝灭亡了。自17世纪中叶的危机后,马尼拉因美洲贵金属产量的增加再度复兴,相关贸易往来一直持续到1815年。甚至有人将马尼拉的商路比作第三条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