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志集团创始人向炳伟:叫板皮尔·卡丹、金利来

(四)伟志的产品是人才

“伟志”到底有多大的实力来赶超中国和世界上那些同行业的知名品牌?向炳伟心中是有数的。他知道他所具有的敲开中国和世界大门的实力是两只手:一只手是富于活力与凝聚力的优秀企业文化,另一只手是具有相同价值取向和追求的优秀人才。

1996年初,刚刚在西安市安营扎寨的向炳伟,就将深邃的目光投向招贤纳士,他做出以10万和5万元年薪公开招聘副总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决定,以此创建集团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有人担心地提出:如果工薪支出过高,甚至大幅度地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那公司的实力是否将不堪支撑?向炳伟的回答是:“即使1996年我们一分钱不赚,也要先留住人才!有了人才,就能创造一切。”

在向炳伟看来,用人也是一种经营。

这次招聘,实质是对“伟志”企业形象和社会感召力的一次公开检验。数千名应聘者慕名前往,数十家新闻单位争相报道,各方公众议论纷纷。“伟志”收获的不仅仅是数十名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更有企业形象轰动性的社会“定格”。来自大专院校研究所、“三资”企业、大中型国企单位的几百名博士、硕士、大学生加入了“伟志”大家庭。“伟志”的智力结构,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智力结构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

与此同时,西安一批著名的经济学专家、教授,例如何炼成、樊光鼎、王忠民等几乎同时成为伟志集团经营发展方面的高参。

“外聘”“内培”,向炳伟双管齐下,在他看来,两方面的人才都不可或缺。伟志人把培养内部员工成才之路称为“经理生产流水线”,正所谓“当他会做裤子时,让他去做西装;当他会做西装时,再给他高档毛料。让他永远生活在希望中”。这便是对这条流水线的最好注解。记者曾先后接触过“伟志”10多名管理层人员,发现许多要害部门的领导都像是一件高质量的产品一样,经过多道工序“加工”才完成的。经营部女经理王霞,进厂时只是个普通的钉扣工,凭着自己的聪明、干练,经过在车间主任、门市部主任这些岗位上的磨炼,才走上今天的岗位。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员工们告诉记者,“伟志”用人不迷信文凭、不迷信资历,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发光的位置。“伟志”下属一位已被免职的分公司经理,在送给向总的生日贺卡上写道:“伟志仍是创业者的摇篮。”这话对“伟志”的“经理生产流水线”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几年来,从“伟志”走出去自办企业的不下数十家,仅在陕南小有名气的西服厂就有10多家。有人不理解伟志人为何要拱手把自己培养出的人才让给社会,向炳伟说:“市场经济已经形成了这种社会资源大流通的趋势,与其让人才破堤而流,不如顺势修渠放水,或许有朝一日他会倒流回来。”事实是,在“伟志”的骨干员工中,每年都有10多个人是这种“倒流”回来的人才。

在“伟志”,选派技术骨干到日本深造已经成了他们的惯例,自1993年起,已先后有4批打工妹“留洋”学习,成为全国私营企业中并不多见的景观。这些打工妹通过为期2年的学习研修,给集团公司带回来的是新工艺、新技艺、新方法。留洋归国的人员已成为集团公司的骨干之骨干。集团公司“打工妹”出国留洋几度成为社会评论的焦点,从本质上来讲,这也是“伟志”壮大的“秘密”武器。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