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根指头和一个拳头
小企业做事,就是埋头做好每一件事情,集腋成裘,不要好高骛远;中企业做事,就是调整观念,审时度势,“无中生有”地做出一块市场;大企业做事,就是着眼未来,让自己走在潮流的前面,甚至是创造一种潮流。
著名策划人王志纲和黄巧灵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王志纲:“黄总,你现在一下子做这么多项目,是10个指头按跳蚤。”
黄巧灵微微一笑:“我能够按100个跳蚤。”
王志纲:“哈哈,你的确是个奇人了,能够亲力亲为同时操作这么多项目,了不起!”
黄巧灵就是这样长袖善舞,在他的规划里,从来不会只是单独做某一个项目。他要的是规模,一个良性的产业架构,五指成拳,可放可收。在他众多的项目中,杭州“山里人家”算是一个“美丽的另类”。
小时候,黄巧灵常常光着脚丫在丽水的大山里奔跑,天上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是他最好的玩伴。长大以后,尽管大多数时间在繁华闹市间往来穿梭,但黄巧灵对大山的那份依恋却不曾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去。每当他累得快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他就想,要是有这么一个地方,远离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让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彻底放松,那该多好!
一个偶然的机会,黄巧灵真的找到了这么一个地方。
一片小村庄坐落在群林环抱中,虽历经百年风雨,炊烟仍然每天袅袅升起。村子中央挺立着一株巨大的老榕树,相传已有500多年的历史。老榕树的旁边有一口石井,上刻“光绪”二字,虽长满青苔,但仍然有清澈的泉水汩汩地往外冒。村子背后是片连绵的竹林,微风起时,“沙沙”的声浪一阵紧接一阵……
黄巧灵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山间。他相信,所有到过这里的人都会喜欢上它。他决定在这里建一座现代人的世外桃源,名字就叫“山里人家”。
在黄巧灵所有的项目中,“山里人家”投资最小,也不像其他项目那样热闹,但它的清静和完全回归自然却给前来游玩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杭州的一位作家甚至在这里租了一套房子,专门供创作时用。
在“山里人家”,从刀耕火种到高科技农业都有展示;承载过一代人青春和梦想的知青点,旧迹犹存。在这里,都市的浮华铅尘尽去,游人便浸入一种古老的情思之中。
“山里人家”承载着黄巧灵童年时的梦想,让他想起那些遥远却依然清晰的艰难岁月。但如果因此便以为黄巧灵只是在做一番悠远的凭吊,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是他心目中宋城旅游王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战略目标是全方位、多层次地满足人们对旅游的各种需求,无论是现代的、古典的,人工的、自然的,他都要占领,不留一点空白。
和一般经营者不同,黄巧灵不仅本身具有深厚的中国和世界文化素养,而且对旅游休闲事业有相当深刻的理论认识,因而也被称为“儒商”。他认为这是“第四产业”的创新和革命。他的最高理想是通过有品位的、优美的旅游休闲事业,自然而然地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充分体现人文的关怀。这是一项美好而有意义的事业。
小时候,黄巧灵和母亲住在丽水乡下,那是一个偏僻但风景优美的小山村。小伙伴们问他见过汽车没有,他说“见过见过”,并用手给大家比画。大家很羡慕,黄巧灵便约大家一起去看。小伙伴们走了30多千米的山道,赶到最近的一条公路,一问,才知道车已经开过去了。为了看到汽车,小伙伴们挤在树下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一辆运货的汽车经过,大家兴奋地追了半公里路。
这件事对黄巧灵影响很大,一直以来,他都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贫穷和山野难道真的是一对无法分离的孪生姐妹?怎样才能让都市的繁华和山野的宁静、秀美完美结合!
他的答案:发展旅游!
因此,在黄巧灵心中,做旅游便有了种崇高和神圣的意义。这么多年来,黄巧灵足迹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拍了10万多张照片,收集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和世界发达国家一比,黄巧灵感慨万千,我们生下来就被教育要吃苦耐劳,久而久之,吃苦耐劳似乎就成了人生的唯一内容和最终追求了。在国外,人们把工作和休闲分得很开,节假日都要外出度假,那才是理想的人生。
“第四产业的全球性革命很快就会到来,休闲经济将是21世纪经济的主流,”黄巧灵坚信,“中国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条件也应该赶上这次浪潮。”
我们相信,我们用中国文化、中国情感一定可以感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