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沉默是金
10年创业,冼笃信幸运地跻身亿万富豪之列,登上了国内民营企业家创业致富的眩目高峰,可谓荣誉与光环同来,财富伴业绩齐飞。
然而自1993年底以来,冼笃信一反常态,回避所有新闻媒体的追踪,开始了长达3年的沉默。
人们为此议论纷纷:是冼笃信负债累累、一蹶不振了,还是冼笃信准备“淡出江湖”,抑或是将财富转移到了国外?有的人甚至分析:出头椽子先遭烂,农民暴发户的特点就是,当他一无所有时,一个机会就能让他一夜成名;当他腰缠万贯时,一次挫折就能让他一败涂地。
猜测、怀疑、恶意的攻击,以及善意的询问,冼笃信均不置一词地承受了。而他在沉默中所苦苦思考的,正是自己在个人财富与企业规模的高速膨胀过程中所面临的几大困境:一是1993年以来,国内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过于火热的海南房地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滑坡,单一的地产业还能不能坚持?第二,当时国内已有不少民营企业提出了“二次创业”口号,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的日趋成熟,新一轮竞争将更多地取决于产业规划、科技含量、人才与管理等综合要素的配套。面对这种态势,“腾龙”应该怎样摆脱草莽式、家族式格局,向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社会企业”发展?其三,虽然“腾龙”的固定资产评估总额高达7.36亿元,而负债仅1亿元,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的经济增长点应该定位于何处?
“闭门3年不如远足3天”,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冼笃信开始游历世界各地:法国、美国、东南亚、中国香港……他在世界经济的管理浪潮、科技浪潮、信息浪潮之中,感悟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
已经拥有大专文凭的冼笃信自费到复旦大学进修,“用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己作为企业家综合判断形势的能力和深刻认识事物的能力。
曾经被实业界喻为“孤独的跋涉者”的冼笃信,开始从具体的经营事务中抽身,遍历世事,广交朋友,为企业的二次腾飞做信息与人才、环境与心理的准备工作。
1995年下半年,冼笃信正式在集团内提出“进行二次创业,准备二次腾飞”的口号,确立了“立足海南,发展热带农业;盘活地产,进行资产重组;招商引资,拓展商贸旅游;战略转移,开发高新科技”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冼笃信邀请了既在国内负责过重大项目又在国外商场遨游过的苗新民担任“腾龙”总裁,负责日常经营工作;聘请刑东、朱利民、张天惠等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及青年专家加盟“腾龙”,搭建起科学有效、富有活力的管理系统。
冼笃信还默默地调整了集团的投资分布结构,加快了招商引资的步伐,并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一些经济效益好又兼顾社会需求的项目。在冼笃信的努力下,美国财务信贷集团将腾龙公司列为中国企业在美融资对象,并签订了融资协议;与美国加州六大企业洽谈,商定在海南进行热带果树栽培、副食品加工,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同以色列等国家和中国澳门地区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在海南进行螺旋藻养殖及深加工;进军石化工业,与美国阿莫科公司商谈,在洋浦合办炼油厂……
1996年9月,在全国电码电话防伪工程会议上,冼笃信突然出现在众多的中外记者面前。他平静地向记者们宣布:腾龙公司已经完成了自身的调整,开始向高科技领域进军;受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腾龙公司正与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及两家专利发明单位同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合作,实施全国电码电话防伪工程。
人说沉默是金。对20世纪90年代的企业经营者来说,沉默不是带来新的崛起与发展,就是带来轰然坍塌的不幸。3年了,冼笃信一直缄默着。为了这一天的胜利,他经过了3年的期待,谁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