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集团创始人张宏伟:创造“东方”的神话

(二)扎根省城

他们一条街一条街地走,一个胡同一个胡同地走。哈尔滨的7个区,他们走遍了最有希望的6个。每到一个单位,他们就虔诚地递上手头仅有的乡政府的介绍信。其间,他们住宿的地方从旅馆搬到浴池,又从浴池搬到屋檐下。20天过去了,竟没有一家单位肯将哪怕最简单的挖土方的任务交给他们。在所有人眼里,他们不过是一个乡办建筑队,“最大的本事是夯土墙和搭草棚”。

那时的张宏伟深深地感受到城市和乡村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在观念和情感上形成的尖锐对立,以及在富裕和贫穷之间的对立。多年来,国家一直倡导工农一家,消除城乡差别,但在当时,这种差别并没有消除,一些城里人对这群筚路蓝缕的农民的轻视,像街巷透骨的风,随时向张宏伟袭来。他当然没有办法让那些城里人改变这种观念,在他看来,改变的唯一途径就是让农村经济飞速地发展起来,让农民富起来,能够和城里人接受同样的文化和教育熏陶。

在第21天,张宏伟几乎绝望了。兜里的钱还剩下不到50元,仅够两人的返程路费。两人走进一家破烂的小酒馆,像所有为平复忧愤而走进来的人一样借酒浇愁。张宏伟一口气喝干杯中酒,把酒杯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对同伴说:“就这样回去对得起谁?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勇气再走出来。这次一定要找到活干,一定要在这里扎根!”

现在来回味和推敲这句话,那无疑是他对自己苦难命运的庄严宣战,是人格精神的一次自我振奋。

张宏伟当时的话感动了上帝。

这个上帝不是别人,而是当时坐在小酒馆里的一位退休工人。这位善良的老人起身离去前,走过来拍了拍眼前这位面临困境的年轻人的肩膀,向他介绍了一个正在找施工方的建筑项目。

项目的建设单位是哈尔滨的一个酱菜厂。张宏伟飞身赶去毛遂自荐,最后以“先干活后给钱,干不好不要钱,不满意随时可以扫地出门”的条件承揽下了这个小小的工程。

他立即从呼兰县(今呼兰区)招来了50位农民兄弟,进入施工现场。开工前,张宏伟与兄弟们有一场不足3分钟的对话,他问大家:“我们是农民施工队,要在省城站住脚,大家说应该怎么干?”有人回答说:“人家咋干,咱们咋干。”张宏伟斩钉截铁地说:“这样干不行!人家3个月干完的活,我们也3个月干完,有人用我们吗?我们必须比人家干得快,干得好!”他几乎是凭直觉一下子悟到了现代经济建设的精髓:一个是质量,一个是速度。

他们用三天三夜的时间,完成了地槽挖掘任务,比一般的施工速度至少快了半个月;他们又用7天7夜的时间完成了两层楼的混凝土浇筑,又比一般的施工速度提前半个月。11月末,张宏伟的“乡镇施工队”仅用1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酱菜厂要求他们半年内完成的540平方米的主体工程。这样的速度,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哈尔滨建筑行业是空前的。

“天门打开,所有的幸福都源于此刻”。成就一番大业后的张宏伟深沉、冷峻、喜怒不形于色,深具个人权威。然而对那位不知名的退休工人和这个改变他生命的小工程,多年来他一直怀着深深的感恩之情。施工队的速度轰动了哈尔滨,几个月前将张宏伟拒于门外的人们开始对他和他的兄弟们刮目相看。一炮打响后,黑龙江省商业厅把所辖企业的基建任务全部交给了张宏伟。

张宏伟终于有了可以大展拳脚的舞台了!他开始在哈尔滨稳打稳扎,积极进取,寻找着落地生根的时机。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