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销学堂 经济史 正文 下一篇:

李晓华:从中国第一代个体户到“北京首富”

 (一)占尽先机天地阔

应该说,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涉足商海为止,李晓华的经历与同时代人没有什么不同——胡同里快乐无忧的童年,学校里并不很出色的成绩,然后是广阔天地里长达10年的锻炼……

1978年底,李晓华辗转返回北京。托人、奔走,他在灯市口的一个银行科研所找到一份烧锅炉的差事——一个小锅炉,供十几间房子取暖。但冬天一过,“临时工”自然就失业了。后来,他又在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当炊事员,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揉面、做馒头。此时,李晓华已年近30岁。

如果把李晓华的成功发达说成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也许并不过分,至少他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大业一同风风雨雨走过来的。改革开放,给每一个尚不富裕的中国人提供了无限的致富机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抓住了这个机会,这需要眼光和胆量。于是,就有了若干年后人们不尽相同的结果。

从1979年起,头脑灵活的李晓华在揉馒头之余,开始偷偷摸摸地做起了生意,像成千上万人所经历的那样,干点倒买倒卖的事。但事情并不顺利,第二年夏天,因贩卖16块电子表,他被判处3年劳动教养。尽管因胃病,并未在团河农场待上多少天,但那份维持生计的工作却从此失掉了——他被单位除名。命运把李晓华抛进了中国第一代个体户的行列。

第一次到广东进货,当时正走俏的T恤衫、变色镜、邓丽君原版磁带,并未引起他的兴趣。但在广州商品交易会陈列馆的一台美国进口冷饮机面前,李晓华走不开步了。一问价,3500元,而且是样品,不卖。请人吃了顿饭,又送了几条香烟,冷饮机买下来了,几乎是倾其所有。

正值夏季,李晓华把这“尤物”带到了他认为最能发挥其效益的北戴河海滨。他出设备,当地人出场地、执照、人员,一家“合资公司”开张了。这年夏天,排队喝两毛钱一杯的美国冷饮,成为北戴河海滩浴场的一大景观。一个夏天,小小冷饮机净赚十几万元。

秋风一响,李晓华要把冷饮机就地卖掉。朋友不解:印钞机似的东西怎么能卖掉?李说:“到明年看吧,这儿至少有100台。”朋友半信半疑。合作伙伴听说李晓华的冷饮机要出手,表示愿出1万元买下。李晓华原价转给了他。

果不其然,第二年夏天,北戴河海滨,超过100台以上的冷饮机展开了冷饮大战。而此时,李晓华已移师秦皇岛,以卖冷饮赚下的钱为资本,干起另一项更为赚钱的营生——从北京电视设备厂买了一台组装录像机和大屏幕投影机,与秦皇岛一家文化馆合作,放起了录像。据说当时整个河北省仅此一家。长期文化贫乏的人们,在武打、言情片的巨大诱惑面前,挤破脑袋也要进去看。原本1元一张的门票,被炒到了10元……

经过这般漂亮的几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晓华已成为“京城大款”中赫赫有名的人物,座下的新款“奔驰280”在同行中抖尽威风。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