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工业化与深圳的工业化进程的比较

从国家产业安全的角度来看,对于我国这样的大国,必须建立起自己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化是必经阶段。但对一个地方而言,在全国重化工业普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工业化进程是否要经过重工业化阶段,应根据各自的产业结构特点来决定。

深圳和苏州是中国制造业发展最好的城市,是跨越重工业化阶段实现工业化的典型。

1979年深圳建市时,工业总产值排广东全省14个地市的最后一位。改革开放之初,深圳依靠毗邻香港的地理位置,以“三来一补”出口加工形式,吸引了大批香港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转移,由此开启了工业化进程。随后,大量台资企业转道香港投资深圳,不仅带来了劳动密集型轻纺工业,还带来了一批加工型电子产业。1996年,深圳抓住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国际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三个一批战略”,主动承接发达国家生产制造环节的转移,引发大批跨国公司在深圳建设生产基地,深圳的高科技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迅速发展。2004年,深圳曾提出“工业适度重型化战略”,匆匆上马了一些汽车制造业和精细化工项目,但未能获得成功,电子信息制造业等所谓“偏轻”的高科技产业仍然“一枝独秀”。2011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58.2%,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比重为53.9%,GDP突破了万亿元,人均GDP达到11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46.5∶53.5,标志着深圳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

苏州的工业化进程与深圳的不同之处在于苏州从农业向轻工业转型的过程主要是由乡镇企业发起的,而深圳是由外资企业发起的。1994年以后,苏州市政府与新加坡合作建设苏州工业园,从此开启了苏州利用外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与深圳工业化路径类似。2011年,苏州与深圳同时迈入“万亿GDP俱乐部”城市行列,并在2016年实现了工业化。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