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揭示了经济增长与三次产业变动的内在关系,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告诉我们,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三次产业劳动力比重和产出比重呈规律性变化。正确领会这一规律,对认识和指导区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就在其《政治算术》一书中,描述了不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并将这种差异与劳动力就业结构联系起来。他首先注意到,大部分人口从事制造业和商业的荷兰,人均收入要比当时欧洲大陆其他国家高得多;英国内部各产业之间也存在类似的收入差异现象,当时英国船员的收入是农民的4倍。据此,配第得出结论:“工业的收益比农业多得多,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多得多”,“随着各种产业和新奇技艺的增加,农业趋向衰落”。配第认为,产业间的这种收入差距,将推动劳动力从低收入产业向高收入产业转移。这一发现被称为“配第定理”,从此开辟了产业结构这一重要研究领域,为后来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5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拉克(Colin Clark)对20多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从同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以及不同国家同一时点横截面两个方面,开创性地揭示了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内在关系。克拉克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全社会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这种三次产业劳动力分布的变化趋势,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二)库兹涅茨人均收入法则

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 Kuznets)被誉为“GDP”之父。他在克拉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所有经济活动分为A、I、S三个部分,分别代表农业(Agriculture)、工业(Industry)、服务业(Service)。库兹涅茨通过对各国历史数据的深入挖掘分析,以人均国民收入作为“基准点”,不仅进一步证明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而且还将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研究从投入结构发展到产出结构,得出了伴随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三个产业部门的国民收入比重与劳动力比重变动趋势基本一致的结论。产业结构演变受到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这个影响被称为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三)钱纳里产业标准结构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B. Chenery)为了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运用了与库兹涅茨相同的统计方法,并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二战”后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对101个国家1950—197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均国民收入从100美元到1000美元发展区间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标准模式”,其也被称为经济结构转变的多国模式。在此基础上,钱纳里等还求出一个“标准结构”。钱纳里的“标准结构”,为人们判断经济发展所对应的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提供了分析和评价依据。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