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自愿性失业:基本类型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发生后,不断下滑的经济形势给一些高科技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于是微软、爱立信、谷歌、摩托罗拉、索尼、联想、松下、佳能等全球知名企业纷纷在2009年1月份抛出了裁员公告。据粗略统计,2009年1月份全球的工作岗位差不多以每天两万个的速度锐减。而我国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的大量出口型企业也都纷纷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很多农民工返乡之后因为担心沿海地区的经济形势而选择了留在家乡工作。

非自愿性失业

金融危机发生后,消费者因为担心经济形势变化而不敢消费,结果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就降低,企业利润降低后就会减少生产,比如说关闭生产线或是关闭工厂。这样一来,企业就会裁员,一部分员工就会失业,这种因为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不足而引发的失业被称为非自愿性失业。

非自愿性失业又被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与工作条件,但是仍然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这个概念是1936年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的。

非自愿性失业的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因此只要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就算是工人愿意接受已经降低了的工资,仍然不会有雇主愿意雇佣他们。换句话来说,如果产品没有销路,哪怕是工资再低,并且工人也愿意接受这样的低工资,厂商还是不会雇佣工人的。因此,要想消除非自愿性失业,关键在于努力提高有效需求。

此外,在经济学家看来,非自愿性失业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类型:

1.结构性失业。经济产业结构的每一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的供应快速地适应这种变动,可是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和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

2.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缺乏必要的流动性,信息交流不完全以及市场组织不健全所造成的失业。

3.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部门的间歇性生产特征而造成的失业被称为季节性失业,主要存在于农业部门或是建筑部门及一些加工业,比如说制糖业。

4.周期性失业。经济学家尤其关注的是周期性失业,它源于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各厂商都争先恐后地扩大生产规模,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业人数当然就会普遍增加。然而,当经济处于衰退和谷底阶段时,由于社会需求不足,前景黯淡,各厂商又会纷纷压缩生产,大量裁减员工,这就形成了让人头疼的失业大军。

5.工资性失业。按照古典经济学家的假设,如果工资具有完全的伸缩性,那么通过工资的调节,就能让每个人都有工作。这就是说,如果劳动的需求小于供给,则工资下降,直到所有的工人都被雇佣为止,这样就不会出现失业。但是,由于人的本性不愿意让自己的工资收入下降,而工会的存在以及最低工资制度的规定都限制了工资的下降,从而让工资具有了能升不能降的所谓的“工资刚性”。这种工资刚性的存在会让一部分工人没有办法受到雇佣,从而出现失业,这类失业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工资性失业”。

6.隐蔽性失业。隐蔽性失业是指表明上虽然有工作,可是实际上对生产并没有做出贡献的劳动力。当企业减少了就业人员而产量并没有下降的时候,就可以认为存在着隐蔽性失业。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