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的水平关系、垂直关系、互补关系

区域经济关系理论的外延是区域关系(区际关系)。既然区域是为了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察的一片地区,那么,区域就必然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区域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彼此相连,会产生各种关系。尤其是从经济角度来考察区域,区域之间或区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联系,彼此间既会有积极的推动,也会有消极的摩擦和冲突。因此,必须关注对区域关系的考察。区域经济关系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区域内部的关系理论;另一类是区域之间的关系理论。但不管哪种关系理论,都是通过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方式反映出来的。这些关系可以分为下面几种主要类型。

(一)水平关系

区域内外的水平关系主要反映在相似单位之间的竞争上,这既可以是市场区域的竞争,也可以是供给区域的竞争。因此,水平关系是区域内外对于市场或原料的各类活动的竞争,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

正如胡佛所指出的那样,在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是不同活动对于稀缺、不易开拓的地方性资源的竞争。在区域内部,由于使用这类地方性资源的新活动的不断增加将提高这些活动成本,这就有可能妨碍或阻止需要相同资源的其他活动的进入。因此,一个整体区域在这种竞争面前采取什么样的政策——例如,是让用水工业优先占用沿河地段、使用水源以致造成水资源污染,还是为居民、机关的使用保留一部分洁净的水源——这是很难抉择的。区域外部的水平关系只是区域内部水平关系范围的扩大,其竞争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都是市场区结构或供给区结构在空间上的相互排斥。由此,这就决定了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垂直关系

这是区域关系中一种活动的产出表现为另一种活动的投入时所结成的相互吸引的关系。因为随着两种活动场所的接近,转移成本就会减少,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增强对对方活动所在区位进行选择的吸引力。这种相互吸引所形成的关系就是垂直关系。垂直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后向联系,另一种则是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是针对供给性活动的相互吸引,它含有将一种活动的结果依照操作顺序不断向后传递,使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之类的初级投入转化为最终消费产品的过程。前向联系则是指由变化产生的影响通过一系列操作过程传向另一种活动,它是买方被卖方吸引的结果。受前向联系影响的区位必然对于价格或投入物的供给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例如,一座城市是否能够提供大量的外部聚集经济,包括良好的公用基础设施和服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这就是强调基础设施前向联系的关键性作用的表现。

(三)互补关系

区域活动之间存在着十分普遍的互补关系,这是由于区域效应往往都是区域之间的相互吸引所导致的。无论是区域内部还是区域外部,一种活动的增加都可能促进互补活动的增加。这种互补情况既可以表现在互补产品供应者之间的相互吸引,也可以表现为附带供给品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吸引。例如,在市场区,服装生产商就发现群集的区位模式比分散更有利,图书经销商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在区域之间,互补关系就更具有意义。例如,原材料生产地和产品加工地之间的互补性就是不言而喻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