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纳克斯(R.Nurkse)于1953年在其代表作《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提出了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长期贫困,并不是由于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经济中存在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其中主要是贫困恶性循环。纳克斯指出,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是人均收入太低导致供给方面储蓄水平太低,需求方面市场容量太小,投资引诱不足,从而造成了贫困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一困境,必须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进行大量投资,使经济增长率达到一定高度,人均收入增长突破一定限度,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广大的市场,产生足够的投资刺激,为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条件,从而突破低收入造成的贫困恶性循环“瓶颈”,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他特别强调了市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提出只有全面地在消费品生产、资本品生产和基础设施等各部门进行投资,使各行业间能够相互支持,才能大幅度扩大市场规模,产生强大的投资刺激,从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快速增长、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
尽管他认为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行业必须进行同时且全面的投资和发展,但是,纳克斯并不主张各部门之间按照相同的比重发展,而是主张按不同的比重对各产业进行投资和发展。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提出,一方面受到来自不同学派的学者的批评;另一方面受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决策层的重视,并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