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曼的核心边缘理论

美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家约翰·弗里德曼(J.R.Friedman)于1966年在其撰写的《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中心—边缘理论。

弗里德曼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不连续但是逐渐累积的创新过程。这里的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发展通常源于区域内的少数变革中心,并由这些中心自上而下、由内及外地向创新潜能较低的周边地区扩散。创新变革中心就是中心区,而组成特定空间系统的其他地区则属于外围区。中心区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则处于依附地位。中心区通过支配效应、信息效应、心理效应、现代化效应、链锁效应和生产效应六种反馈机制来巩固和强化自身的支配效应。

弗里德曼认为,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区域分布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决定了任何国家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中心和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的。当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的中心(发达地区);没有获得竞争优势的地区就会处于外围(落后地区),由于外围地区依附中心地区,缺乏经济自主,从而形成了空间二元结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强化。但是,政府的作用和区际人口的流动会影响要素的流向,并且随着市场的扩大、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的加快,中心与外围的界限会逐步消失,从而推动空间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总的来看,弗里德曼认为,区域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中心区的经济增长会扩大它与外围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不仅如此,弗里德曼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工业化前期阶段。在该阶段,资源要素流动较慢,虽存在若干等级的核心,但是彼此缺乏联系。

第二,工业化起始阶段。在该阶段,边缘区资源要素大量流入核心区,核心区发展速度加快,核心区与边缘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第三,工业化成熟阶段。在该阶段,核心区要素开始向边缘区扩散,边缘区发展速度加快,出现次中心,核心区与边缘区经济发展差距开始缩小。

第四,后工业化阶段。在该阶段,资源要素在整个区域内全方位流动,边缘地区的次中心发展到与原中心区相等的规模,区域空间实现一体化。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