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堡学派的形成过程

1.萌芽阶段(1911—1933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政府为适应战争需要全面控制了国民经济。德国战败后丧失了1/8的国土,全部殖民地、国外投资、税收、海关、铁路等均为协约国所掌管。再加上巨额的战争赔款,物价飞涨,马克形同废纸,因而整个德国国民经济都处于十分困难和混乱之中。原来在德国盛行的新历史学派,既不能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也无法抵御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从20世纪30年代起,德国经济学家瓦尔特·欧肯,开始转向边际主义的经济理论研究。

弗莱堡学派的创立者瓦尔特·欧肯在1923年出版的《德国货币问题的批判考察》标志着这种转变。在弗莱堡学派形成的过程中,该书的意义在于:

①在经济学方法上,以“显著特征提炼抽象法”代替了历史学派的描述和分类方法,先以抽象形式提出一般经济理论,再具体分析实际的经济过程。

②货币制度需要秩序观来看待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力量,秩序不是由时势造成的,而是由国家造成的,国家是维持秩序的关键。

③货币制度需要秩序观念。

④货币政策的关键是实行类似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对货币量进行控制,以达到稳定物价与汇率的目的。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期,弗莱堡学派最终完成了酝酿过程。欧肯运用正统经济理论来解释这场经济危机,形成了弗莱堡学派的中心观念:秩序。欧肯在1932年发表的《国家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危机》一文中指出,危机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关系陷入了动荡,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改变了经济秩序,使市场机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要避免再次发生经济危机,就要避免国家对经济过程的干预,恢复真正的资本主义竞争经济。

2.形成阶段(1933—1945年)

纳粹党建立了集权统治并加强垄断,弗莱堡学派的个人主义社会哲学与自由主义观念同纳粹党的独裁统治和垄断经济格格不入,双方的冲突不可避免。该学派的许多成员被迫逃离德国,不得不以学术身份做掩护,反对纳粹党的经济政策。这个反对纳粹统治的时期实际上就是弗莱堡学派的形成阶段。

1933年前后,欧肯和到弗莱堡大学任教的伯姆、格劳斯曼·道艾特意识到了经济秩序的重要性,三个人开始合作编辑《经济秩序》( Ordnung der Wirtschaft )丛书,这标志着弗莱堡学派的正式形成。丛书的大部分著作都以瓦尔特·欧肯的经济学方法为指导,以经济秩序为中心,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弗莱堡学派的理论基础是瓦尔特·欧肯的《国民经济学基础》,它确立了该学派的理论研究方向,因而成为弗莱堡学派最终形成的标志和里程碑。

3.成熟阶段(1945—20世纪50年代后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张市场经济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取得政权优势。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艾哈德(L.Erhard)成为该政党的经济领导人,推动了由货币改革开始的经济改革,使联邦德国走上社会市场经济的道路。

战后,弗莱堡学派的发展主要以政策学说为中心进行,其核心就是建立由国家保障的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他们的研究活动有力地支持了艾哈德的改革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艾哈德政府的改革和社会市场经济实践,则是弗莱堡学派理论和政策主张的实践检验。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