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主义(货币学派)的理论渊源

货币主义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传统货币数量说和早期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两方面。

1.传统货币数量说对货币学派的影响

(1)货币数量说早在古罗马就开始萌芽了,古罗马的法学家鲍鲁斯就提出过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数量的观点。西方货币数量理论产生于16世纪末期,法国重商主义者让·博丹和意大利人达凡茶铁认为,金银(货币)数量过多,会使金银价值被低估,使与之交换的商品价格相对上升,会引起物价上涨。其后,英国的古典经济学洛克(JohnLocke)和休谟(DavidHume)发展了货币数量说。洛克认为,货币的价值是由其供给数量决定的,货币供给数量的增加必然会使货币的价值降低。休谟则认为,金银作为货币之所以有价值,完全是因为它们承担着完成社会交换的职能;一国内流通的货币只不过是用来计算或代表商品的价值符号,在交换中的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成比例的上升。19世纪初的许多经济学家都是信奉货币数量学说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DavidRicardo)也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货币数量模型。

(2)20世纪初,货币数量说在美英等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凯默尔(E.W.Kemmerer)、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提出的“现金交易数量学说”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庇古(Arthur Cecil Pigou)提出的“现金余额数量学说”。此后传统的货币数量论开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凯默尔在1907年发表的著作《货币和信用工具与一般物价的关系》中,提出了他的货币数量说。这一学说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供求论和货币数量说。同时,凯默尔对信用与物价水平关系的研究启发了费雪等人的方程式的货币数量说。费雪认为,在短期中,货币和银行汇票存款的流通速度由社会的制度和习惯等因素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费雪的理论强调的是在商品和劳务交易中,货币体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忽略了货币的贮藏手段的职能,所以称为“现金交易数量学说”。

(3)如果说费雪交易数量理论研究的是“长了翅膀的”,即流通中的货币,那么马歇尔提出的货币数量论研究的则是“坐下来的货币”,即人们手中持有的货币。马歇尔十分强调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认为货币不但具有随时购买商品的能力,也可以储存起来延期使用。他提出支配货币流通速度的原因是以通货形态保持资产的比率,开始了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1917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庇古在他的老师马歇尔的货币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剑桥方程式”。由于剑桥方程式更强调人们手持现金的作用,所以被称为“现金余额数量学说”。

2.早期芝加哥学派对货币学派的影响

货币学派的另一个最直接的理论渊源是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形成的芝加哥学派。早期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成员有劳夫林、奈特、西蒙斯、明茨等人。根据弗里德曼的自述,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后,凯恩斯革命性的著作使得传统的货币理论黯然无光,许多货币学者纷纷背弃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在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大学是少数几个依然讲授货币理论与政策的大学之一。西蒙斯和明茨等教授的货币理论与政策,其内容已经开始摆脱了机械式的货币数量学说,形成了一种能解释经济活动并提出政策建议的分析工具。这些理论散见于西蒙斯和明茨的论著中,形成芝加哥大学的口述传统。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特点是:①继承货币数量说的传统,重视货币理论的研究;②主张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他们虽然不像传统的货币数量说那样单纯用货币数量来解释物价的波动,但都坚持“货币最重要”这一理论研究方法,承认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芝加哥学派坚持自由放任的传统,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可以使宏观经济趋向均衡。

3.货币学派创始人弗里德曼的研究经历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鲁克林。1932年弗里德曼毕业于路特吉斯大学,获得经济学和数学双学位。在大学期间,弗里德曼深受阿瑟·F.伯恩斯的影响,他灌输给弗里德曼一种正确评价实证调查重要性的思想。1932年弗里德曼进入芝加哥大学继续其学习生涯;1934年他又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了一年;1935年弗里德曼回到芝加哥大学做亨利·舒尔兹的研究助理,同年加入罗斯福政府的国家资源委员会;1937年,他得到纽约市国民经济研究局的一个职务,负责检查西蒙·库兹涅茨(SimonKuznets)对专门职业收入进行分析的原稿。弗里德曼对这项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据此完成了博士论文,于194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授予的博士学位。这是后来发展并被称为“人力资本”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这一分析对后来“劳动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941—1943年,弗里德曼在美国财政部研究战时赋税政策;1943—1945年,他作为一名数量统计学家,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署下面的一个统计研究小组的工作;1945—1946年,他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1946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后受聘于芝加哥大学教授经济理论,开始专心研究经济理论和长期论战的严肃问题;1951年他被授予约翰·贝茨·克拉克奖章,成为此奖项的第三个获得者;1967年弗里德曼当选为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6年弗里德曼因其“对消费分析、货币历史和理论方面的成就,并且由于他证明了稳定政策的复杂性”  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977年弗里德曼从芝加哥大学退休后,搬到加利福尼亚成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

弗里德曼的主要著述有:《实证经济学论文选》《货币数量论——一个重新表述》《消费函数理论》《货币稳定方案》《1867—1960年美国货币史》(与安娜·施瓦茨合著)、《货币最优数量论文集》《货币分析的理论结构》《名义收入的货币理论》和《自由选择》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692.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