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分析在计划经济分析中的运用

长期以来,西方经济学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应用问题碰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在市场均衡的假定下展开分析的。然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市场短缺,因此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在西方一出现就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兴趣。

(1)抑制性通货膨胀模型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短缺状态具有高度关联性,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随之产生。大多数把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应用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模型(如霍华德模型)都假定这些经济处于抑制性通货膨胀状态。在这种非均衡状态,家庭在商品市场受到约束,企业则在劳动市场受到约束,这种假定基本上符合苏联和东欧经济的普遍短缺状况。

就宏观经济政策来说,这个假定的重要性在于,如果家庭的商品需求没有受到数量约束,那么家庭的劳动供给就是实际工资水平的函数。但是,在家庭受到消费品需求约束的情况下,劳动供给不仅是实际工资水平的函数,而且也是消费品供给的函数。消费品的短缺将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而劳动供给的减少反过来又会影响国民经济水平,这就是消费品市场对劳动市场的溢出效应。霍华德等人的计量模型根据苏联和东欧的统计资料估计了消费市场短缺对家庭劳动供给的影响。经济计量模型所估计的参数同理论模型的假定相一致,因此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状态被看作对那些计划经济宏观失衡情况的恰当描述。

(2)波特斯和温特对上述流行观点提出了挑战。他们认为,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抑制性通货膨胀的假定来自非系统的定性观察,未必是正确的假定。波特斯和温特的关键推理在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品市场是否存在超额需求,光凭借一时期市场的交易数量我们是无法获知的。根据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短边原则,我们所观察到的某一时期的消费品的成交数量,或者等于该市场的供给数量(如果市场处于超额需求状态),或者等于该市场的需求数量(如果市场处于超额供给状态)。因此,考察一个计划经济的消费品市场是否处于超额需求状态,首先要推论出该市场的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估计所考察的市场的总需求量和总供给量,然后根据统计资料上记载的交易数量是等于事先估计的需求量还是供给量来确定市场究竟处于哪一种非均衡状态。因此,在这一类计量模型中,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的推导是否正确是至关重要的。

在波特斯的理论模型中,供给函数是根据计划者的行为来推导的,需求函数则是收入决定的凯恩斯式消费需求函数。波特斯和温特等人利用东欧等国的统计资料对上述数量关系做了计量分析,得出除民主德国外,这些国家的大多数年份的消费品供给大于需求。这个结论在理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因为它同人们在这些经济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相去甚远。经济理论界对波特斯等人的模型提出批评,然而模型中非瓦尔拉斯均衡的逻辑是没有问题的,诘难主要针对波特斯等人在推导供给函数和需求函数所做的假定,尤其是有关供给函数的假定,人们至今尚不能圆满解释计划者本身的行为规则。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