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国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LéonWalras)在1874年出版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一书中首先创立了一般均衡理论。该理论假定,社会的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都是相互依存的,它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从理性原则出发,考察了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同时达到供求均衡时的价格决定问题。
瓦尔拉斯用数学方法证明了多个商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条件,并且提出了“拍卖人”机制,通过“试错”方法来决定均衡价格。即假定有一个“拍卖人”,首先由拍卖人提出一组价格,各经济主体根据这组价格决定每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当需求与供给不一致时,由拍卖人重新喊出一组价格,经过反复的“试错”,最终确定一组价格,以保证所有商品市场均衡和资源最优配置。
(2)瓦尔拉斯均衡体系的数学验证和逻辑推理无懈可击,但瓦尔拉斯均衡的存在依赖严格的制度条件,即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在这样的体制条件下,企业与个人都是完全独立的决策主体,他们都受严格的预算约束和市场约束;在这一约束条件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价格是唯一的决策变量,且可及时反映供求的变化;均衡价格是由独立于交易主体的拍卖商喊出的,交易只可能在均衡价格上发生;不存在垄断,没有任何阻碍资源自由流动的因素,当然也绝对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政府行政干预。在以上假定条件下,瓦尔拉斯均衡具有以下特征:①市场完全出清;②均衡的稳定性;③通过价格调整实现均衡;④在达到长期瓦尔拉斯均衡状态时,即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3)现实经济运行毕竟不像瓦尔拉斯描绘的图画那样完美无缺。由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的建立是以一系列远离现实的假定条件为前提的,因而这种均衡态具有明显的非现实性。
①假定存在一个根据市场上的供求关系不断进行试探减价的拍卖商,除拍卖商外,所有交易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所有市场没有达到均衡时,所有原先的报价都可以重新商议,即契约不具有约束力,直到拍卖商喊出使市场结清的均衡价格时,交易才能实际进行,只要没达到均衡价格,就不存在虚假的交易。而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证券交易所存在类似的拍卖商喊价现象外,在一般的市场交易活动中并不存在一个拍卖商,大量交易活动在市场未达到均衡时就发生了。
②瓦尔拉斯均衡体系假定所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所有市场同时达到供求均衡;市场交易在完全肯定的条件下进行,交易者对全部价格具备完全的信息,从而只要拍卖商未喊出均衡价格,交易者就不会进行实际的交换。在现代经济中,大公司和政府起着重要作用,市场不可能对未来市场具有完全的信息,而且交易者获得信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就动摇了瓦尔拉斯均衡体系存在的基础。瓦尔拉斯均衡分析的逻辑本身意味着,它没有能力去处理时间过程,当出现了未能预见到的情况或涉及对不确定的未来会产生重要结果的活动时,它不可能为面临决策难题的经济主体提供实际的答案。
③瓦尔拉斯假定经济主体只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价格变动的唯一依据是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市场供求仅通过价格调整达到均衡。事实上,经济人不仅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而且也对其他交易者的供给或需求方面的数量信号做出反应,价格变动也不是唯一地取决于供求关系。所以市场均衡不仅可以通过价格调整实现,而且也可以通过数量调整实现。
④由于技术进步会使方程式的参数发生变化,瓦尔拉斯假定没有技术进步,且不考虑规模收益,这是一个完全静态的理论。这一假定显然有悖于现实,当今社会存在着资本集中和技术进步加快的趋势,新技术的采用也使规模收益不断提高。
⑤在瓦尔拉斯均衡模型中,货币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它不能描述当代金融发达的市场经济。瓦尔拉斯假定,所有交易者都对未来有完全的知识,交易活动是由拍卖商组织,货物在达到均衡时进行交换。货币没有起到交易媒介的作用,货币的贮藏也没有必要,交易者不必保留生息的现金余额,因此瓦尔拉斯均衡体系更类似于物物交换经济。作为一种纯理论的假说,瓦尔拉斯均衡体系的逻辑严密性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作为一种理论分析的参照系或标准也有重要价值。但是,由于其假定条件的非现实性,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瓦尔拉斯均衡则是大可怀疑的。如果以瓦尔拉斯均衡体系作为对现实经济生活进行实证分析的理论出发点,就很可能难以客观地描述现实经济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