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强调各种“不完全性”,包括不完全竞争、不完全市场、异质劳动和不对称信息等,以此为基础,在引入经济行为人最大化原则的基本假设以及“理性预期”假设的条件下,新凯恩斯主义通过粘性理论构筑了经常处于失衡的宏观经济世界:需求和(或)供给冲击将导致经济中产量和就业对其均衡值的偏离,这种偏离可能是巨大而长久的,且对经济福利有害。从而,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必然指向政府干预。

虽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使得凯恩斯主义具有更加严密的理论风格从而得到再生,但是仍然有很多的批评,而这些批评又进一步促进了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

为了回应脱离了宏观经济学计量基础的批评,内尔、罗默等学者利用宏观计量模型,验证了价格粘性理论,他们发现,大多数厂商在经济繁荣时期并不倾向于提高价格,而在经济衰退时,也没有降低价格的倾向,反而是通过工作时间、轮班劳动、存货配给等进行数量调整,从而有力地支持了价格粘性、成本加成定价等理论。

不可忽视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来解释粘性理论缺乏一致性的理论框架,形成的观点也互不联系,这个问题使得新凯恩斯主义难以形成核心的理论模型。

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成功地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补充了微观经济基础的同时,也严重地背离了凯恩斯革命的重要部分。凯恩斯革命,从理论方面说,就在于从均衡观向历史观的转变,在于从理性选择原理到以推测或惯例为基础的决策问题的转变。由于未来是不确定的,因此,严格的理性行为是不可能的,经济生活的大部分是根据公认惯例来处理的。在某种程度上,用“理性经济人”补充宏观经济学与不完全的假设是自相矛盾的。

另外,对于理性预期的意义在于出现了名义的外部冲击时,会形成真实效应。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做到的仅仅是说明了名义价格粘性为什么是合理的,并且由此出发推导出失业的结果,但小小的菜单成本是如何造成大萧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合理解释。

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关键是要说明微观与宏观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在新凯恩斯主义看来,个人的理性预期及行为也可以导致社会集体行为的无理性。曼昆曾经这样表述过,“所有宏观经济现象都是微观经济现象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经济学不可避免地要建立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但是我不能肯定地讲一定要用微观经济学的砖石来搭造宏观经济学的大厦。打一个比方说,所有的生物学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粒子物理学的集合,因为所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物都是由微粒构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建造生物学就理所应当地从粒子物理学开始然后加总一起。相反我却可能从组织和细胞学的层面出发,而不是从次原子微粒的层次上着手研究。”

更多的学者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他们承认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并认为正确的微观理论基础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关于个人如何选择的理论并不必然地能够给宏观经济学提供合理的框架。宏观经济学提供的是关于总体经济运行的解释,因为对宏观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践检验是不容易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将宏观经济学理解成一个谜,但这个谜要比微观经济关于市场出清的神话来的好得多。一方面,宏观经济学需要微观基础;另一方面,微观经济学也需要宏观基础。

在如何正确处理微观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理论关系的问题上,并没有一致的答案,仍然需要更多的理论探索。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