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学派的信贷配给理论

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利率是信贷市场的均衡机制,当对贷款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利率就会上升,反之亦然,而利率水平的变化又进一步引导对贷款的供求调整从而实现市场的出清。因此,政府没有必要干预信贷市场,只要让利率市场化就可以实现均衡目标。而新凯恩斯学派从信息非对称性假设出发,提出单独考察利率机制过于片面,实际情况是信贷市场经常处于无效率的均衡状态,只有政府干预才能有效地修复信贷市场失灵,政府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1.利率的选择效应与信贷配给

新凯恩斯主义者指出传统理论忽略了利率具有的逆向选择效应,在不完全信息和高风险的信贷市场上,单纯依靠利率调节来实现信贷市场的均衡反而是低效率和高风险的。一般来说,利率的提高可以增加银行的总体收益,具有正向效应,但是,过高的利率会使那些具有良好资质和还款能力的最佳借款者放弃借款,而那些愿意接受高利率而继续借款的人,为了补偿高利率的损失,往往会从事风险更大的投资以取得更高收益。而银行对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履行承诺的诚信程度并没有充足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利率的逆向选择机制,也就是说,高利率使得具有低风险的优质借款人退出,留下的却是高风险的借款人,从而降低了信贷市场的效率,增大了风险。

由于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在存在超额信贷需求时,银行的最优选择不是提高利率而是实行信贷配给。因此,当信贷需求大于供给时,在信贷配给机制的作用下,市场利率并不会随之上升,从而表现为一定的粘性。

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

贷款抵押品有正向选择效应和反向选择效应。前者是指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还贷款的可靠性,减少坏账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贷款抵押品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抑制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后者是指贷款抵押品水平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靠性。一般来说,银行可以根据正向和反向效应确定最佳抵押品水平。

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认为,由于利率机制和信贷配给机制同时发挥作用,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状态,此时市场机制是失灵的。政府应该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者提供贷款担保等政策纠正市场失灵。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