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凯恩斯学派的工资粘性理论

”原则决定就业量。也就是说,对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产品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函数,也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函数。在合同期内,名义工资保持不变,而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生产函数等都是可变的,这样就会出现一方面工资水平保持稳定不变,另一方面就业和产出水平出现波动的现象。当政府企图稳定实际工资水平时,通货膨胀就会出现,由于预期的影响,使得失业增加,产出下降,从而出现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

(2)长期劳动合同理论

这一理论指出,在实际生活中,厂商往往以与工人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方式将名义工资固定下来,以避免因不确定性而带来损失。这样,即使厂商已经了解到了需求变动的信息,也不能立即调整工人的名义工资。另一方面,由于各个厂商的劳动合同起始时间是错开的,一些合同到期的厂商因为受到其他未到期合同的影响,在重新签订劳动合同时也不容易变动。

2.实际工资粘性论

实际工资粘性是指实际工资与需求的变动几乎不存在正相关的情况,包括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局内—局外人理论等。

(1)隐含劳动合同论

隐含劳动合同论认为,虽然厂商和工人都是风险厌恶的,但是由于企业归众多分散的股东所有,所以,厂商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是风险中立的,而工人则希望通过工作获得稳定的收入,因而是风险厌恶的。如此,劳资双方确定的劳动合同实际上是一种涉及较长时期的合同保险关系,这种关系避免了工人工资收入的不确定性,这样,合同工资就不再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而是相对固定的,从而导致实际工资水平不随经济波动变化而相对稳定。

(2)效率工资论

所谓的效率工资是指对于厂商而言能够实现一定水平的生产效率的最低工资水平。这个工资水平并不一定是使供求相等的均衡价格水平,而且实际的情况往往是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厂商之所以愿意以高于均衡水平的价格支付工资,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是工资的函数,实际工资的高低影响工人的生产效率,而工人生产效率高低又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高工资可以激励现有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而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越强,要求的最低工资也就越高,当厂商降低工资时,最先离开的将是优秀的工人。因此,厂商宁愿以高工资雇用现有工人以提高劳动效率,也不愿降低工资雇用不熟练的低效率的人员,从而形成了工资粘性。这样,即使是在信息完全的市场上,也会存在非自愿失业的现象。

(3)局内人—局外人理论

局内人是指企业里的在职工人,而局外人是指失业工人。传统理论认为,工资水平的确定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竞争结果,但是新凯恩斯主义者却提出工资水平的调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工人,而且,实际上失业工人对工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因为失业者并不是就业工人的替代品。他们进一步分析认为,在职工人拥有所在企业所需的专用资本,包括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技能等,企业是了解的,但是企业并不了解失业工人,同样,失业工人也不了解企业。这样,如果要用失业工人代替在职工人,厂商就要承担相应的劳动转换成本,包括培训、谈判、诉讼和解雇的成本。由于存在转换成本,即使需求下降,厂商宁愿以原有的工资雇用局内人,也不愿以低的工资雇用局外人。这样,局内人的工资并不会因为有大量局外人的存在而下降,从而出现一定的粘性。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