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与传统经济学家不同,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经济危机,并将之称为“商业循环”。凯恩斯从有效需求原理进一步推论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机制,并将发生危机的原因归咎为资本边际效率的“突然崩溃”。

凯恩斯仍然以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论证危机的产生。在他看来,收入增加,消费虽然也增加,但是消费增加要比收入增加得少。由于资本边际效率长期来看是下降的,再加上利率的刚性,必然会导致投资需求不足。这样就难以通过投资需求的增加来弥补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引起的消费需求不足,从而使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导致经济危机和失业的存在。在这三个心理规律中,凯恩斯又特别强调了资本边际效率的作用。

他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循环变动直接起因于投资的变动,而投资引诱首先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的大小,这又要取决于未来的预期收益水平。资本边际效率不仅取决于现有资本品的多寡、生产成本的大小,“在估计未来投资之多寡时,我们必须顾及:那些想从事投资者之精神是否健全,甚至他们的消化是否良好,对于气候之反应如何,因为这种种都可影响一人之情绪,而投资又大部分定于油然自发的情绪。”  如果企业家的情绪不佳,对预期收益作悲观的估计,那就会导致投资锐减,特别是在繁荣阶段的后期,由于一般人对未来之收益都作乐观的预期而不顾一切地增加投资,投机者乐观过度,购买过多,一旦失望来临时,失望情绪就骤然而至,相互感染,资本边际效率就会立即崩溃。与此同时,由于人们对未来之看法悲观,不放心去投资或购买债券,于是灵活偏好大增,利率上涨。这样,更会使投资急剧下降,危机就突然爆发了。

这说明,利息率上涨也是促成危机突然爆发的一个因素,但利息率上涨也是由于资本边际效率之崩溃而引起的。鉴于消费倾向相对稳定,凯恩斯指出:“商业循环之所以可以称为循环,尤其是在时间先后上及期限长短上之所以有规则性,主要是从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变动上产生的。虽然当资本之边际效率改变时,经济体系中之其他重要短期因素亦随之而变,因之情况更趋复杂,更趋严重,但我认为商业循环之主要原因,还是资本之边际效率之循环性变动。”

对于经济危机周期性的活动,或者说商业循环的运动,凯恩斯认为最好从经济繁荣后期,恐慌来临开始。在繁荣扩张时期,投资迅速增加,对未来的信念坚定,资本边际效率上升,就业逐渐增加。由于乘数的效果,新投资每有增加,都会刺激消费需求,从而收入更为增加。但同时,高度的资本边际效率由于受到成本增加以及预期收益下降的影响而处于压力之下。一旦发现高收入不能再继续维持,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市场上竞争产品逐渐增多,最终导致疑虑和悲观的气氛战胜乐观心理,于是资本边际效率崩溃,经济危机爆发了。

经济危机爆发后,投资和消费都迅速下降,利率突然的高涨导致生产的急剧收缩。而由萧条到复苏的过程“颇呈规则性,总在3年至5年之间变动”  。之所以时间这么长,是因为资本边际效率的恢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固定资本来说,耐久物经过使用消耗与折旧,由过剩变为稀少,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其次那些过剩的存货被市场吸收也需要一定时期;最后从运用资本来讲,从负投资到再投资,也需要时间。

固定资本、过剩的存货以及运用的资本经过一段时期以后,其稀少性得以恢复,边际效率又重新提高。这时,由于在萧条时期收入减少,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对货币的需求减少,虽然投机动机对于货币需求还很高,但是整体来讲,货币供给过多,于是利息率下降。由于利息率下降,生产成本也降低了。这样,由于资本边际效率上涨,生产成本降低和需求的变化,有组织的投资市场气氛开始活跃起来,投资增加。而由于在收入减少时期个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接近于1,投资、就业乘数很大,生产、收入和就业激增,经济周期也步入高涨阶段,直到在有组织的投资市场上资本边际效率再行崩溃。于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从高涨到危机、到萧条、到复苏、再到高涨,周而复始。

总之,凯恩斯将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三个心理规律,并将危机的周期性运动也归结为心理规律的作用,尤其是资本边际效率,因此,恢复企业家的信心也就成为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途径。显然,凯恩斯并没有能够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因而也就不能科学地揭示危机的周期性运动。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