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销学堂 经济学 正文 下一篇:

李斯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李斯特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他从生产力理论出发,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论,认为一个国家一般须经过五个发展阶段: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这五个阶段是依次递进的,后一个阶段要比前一个阶段的发展程度高。农工商业阶段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最理想状态。在这个阶段上,农业、制造业和商业协调发展,生产效率最高。

通过对各国经济发展过程的深入考察,李斯特总结了一个国家从农业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经验。他提出,如果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发展上已经达到了顶点,或者由于工业国的竞争而导致其工业无法成长,该国的农业生产力就会处于“残缺状态”。在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种“残缺状态”发展下去,可能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顺利过渡,转变为高度发达的工业强国。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正常发展,一旦达到一定发展阶段,新增人口的大部分便转移到制造业部门中去,剩余农产品除了用来满足农业人口的消费和生产需要之外,还应当用来满足制造业人口在消费资料和生产原材料方面的需求。如果这种情况能够及时实现,农业和制造业的生产力就可以得到协调同步增长,直至该国演进为经济强国。另一种是过渡受挫而陷于落后状态。人口的增长消耗了农业部门的全部剩余产品,致使农业部门无法得到新的资本投入。另外,由于新增人口完全依赖农业部门,人均占有土地规模日益缩减,农业人均产出不断下降。

在如何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上,李斯特认为发展工业至关重要。因为工业不仅代表着高一个阶段的发展程度,同时也是基础的基础。工业生产力能够促进科学、艺术的发展和政治的完善,增进国民福利、人口、国民收入和国家权力,能够使它的贸易关系发展到全世界,对农业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我们研究一下农业繁荣的根本原因,就会发现主要只是由于工业的存在。”  因此,一个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也决定着一国政治独立和文化发达。

与此相关,李斯特特别研究了资本及资本形成的问题。他区分了物质资本与精神资本。在他看来,物质资本具有“工具力”和“物质工具”的内涵特征,从外延上,包括了农业资本、制造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也可以被分为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而精神资本则表现为“我们以前许多世代一切发现、发明、改进和努力等等累积的结果。”  因此,精神资本是国民身心力量的总量,决定于这些力量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完善程度。他还指出:“国家物质资本的增长有赖于国家精神资本的增长,反过来也是这样。”

他将经济发展阶段与资本的形成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了发展工业的重要意义。他提出当一国从游猎形态向畜牧时期转化时,资本的增长主要是由于牲畜头数的迅速增加;从畜牧时期向农业时期过渡时,资本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耕地与剩余农业产品数量的迅速增加;当进一步向工业时期过渡时,资本的增长主要是依靠专门用于建立工业的那些价值和力量实现的。因此,农业对于资本形成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只有充分发展一国的工业,才能摆脱农业国的落后状态,才能使农业物质资本大规模、有节奏、继续不断地增长。不仅如此,他还指出工业部门的发展在促进精神资本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认为工业工作在唤起并发展多种多样的、高度的智力和能力方面的作用要比农业工作不知大多少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