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伊定律与再生产理论

在《政治经济学概论》中,萨伊专门利用一章的篇幅讨论了商品购买力的源泉和开拓商品销路的问题,并断言“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

萨伊认为,商品交换的最初形态是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间的直接交换,生产物的交付同时也是生产物的取得,在货币充当了交换媒介之后,情况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为,“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  货币不过是媒介而已,因此,“销路呆滞决不是因为缺少货币,而是因为缺少其他产品。”

产品归根结底是用产品购买的,那么,卖主同时也就是买主,“一种产物一经产出,从那时刻起就给价值与它相等的其他产品开辟了道路。”  既然供给本身就会创造出需求,经济危机是不可能发生的。

从再生产过程来看,在市场充分发挥作用和不存在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萨伊认为总供给总是等于总需求的。总供给是决定的力量,在他看来,某种产品的供给过剩是可能的,是因为对产品的需求不足,人们的购买力缺乏导致的;要增加人们的购买力和需求,就得增加他们的收入;而收入的增加只能是他们提供的产品的价值实现的结果。因此,要解决产品销路,就要增加另一些产品的供给。

当外部因素导致某种产品的供给过剩时,市场机制会实现两者的再次均衡,而不需要政府的干涉。“过度利润一定会刺激有关货物的生产,因此,除非存在某些激烈手段,除非发生某种特殊事件,如政治变动或自然灾害等,……否则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充斥过剩的现象,决不会永久继续存在。……如果对生产不加干涉,一种生产很少会超过其他生产,一种产品也很少会便宜到与其他产品价格不相称的程度。”

基于“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定律,萨伊演绎出了几个重要的结论:一是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品就销得越快越多越广泛,生产者得到的利润越大。二是每个人都和全体共同繁荣利害相关。一个企业的成功,就可帮助其他企业也能够办得成功。一个人周围的人越发达,他就能得到越丰厚的报酬,能够越容易找到工作。不仅个人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如此,城市和乡村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如此。三是购买或输入外国货物不会损害国内或本国的产业和生产。因此,他坚决反对保护关税,主张贸易自由。四是仅仅是鼓励消费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提供消费的手段。所以,刺激生产是英明的政策,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

萨伊继承了斯密学说中的经济自由主义,重视供给方面的因素,鼓励发展生产,结合当时法国的具体情况,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保护关税等重商主义的政策,其理论中存在着对发展经济有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他将商品流通与直接的产品交换直接等同起来,否认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与销售、卖与买之间的矛盾,就否认了资本主义生产中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因而又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