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货币理论

斯密认为交换的发展必然产生货币。他首先总结了货币的历史起源,认为货币是为顺利进行交换而产生的工具,“为了避免这种不便,除自己劳动生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被拒绝。”  这种物品就是货币。可见,货币并不是人类的特殊发明,而是随着分工和交换的发展,为克服困难而自发地产生的。

接着,斯密比较详尽地考察了货币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从最初的各种物品,例如牲畜、盐、贝壳、烟草等等,到金属形式。最初是铁,然后是铜,最后才使用金、银。后来为了避免称重和检验成色的麻烦,又进一步使用铸币。

斯密明确地提出货币首先是价值尺度,强调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源于其本身就是商品,并认为“以货币或货物购买物品,就是用劳动购买,正如我们用自己的劳动取得一样。……它们含有一定劳动量的价值,我们用以交换其他当时被认为有同量劳动价值的物品。”

在斯密看来,由于金银是价值的尺度,因而也就成了交易的工具,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但是两者之间斯密更强调货币的流通职能,“货币是流通的大轮毂,是商业上的大工具。”  他还正确地指出货币数量取决于流通中的商品价格总额,而不是相反。

既然如此,只要能起到流通手段的作用,货币用什么材料都是可以的,于是,斯密又讨论了纸币代替金属货币的问题,“以纸代金银币,可以说是以低廉得多的一种商业工具,代替另一种极其昂贵的商业工具,但其便利,却有时几乎相等。”  当然,“任何国家,各种纸币能毫无阻碍地到处流通的全部金额,决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  。斯密虽然正确地指出了金属货币与纸币之间的联系,但是并没有把握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也忽视了纸币与信用货币的区别,具有历史的局限性。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