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斯图亚特的经济学说思想

詹姆斯·斯图亚特(James Stuart,1712—1780)出生于苏格兰贵族家庭,就学于爱丁堡大学法学院,曾在欧洲大陆考察、游学过。1746年,因詹姆斯二世复辟失败他被迫流亡国外,直至1763年才重新返回英国。在法国流亡期间,斯图亚特开始关注当地的社会及经济问题,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67年)的大部分就是在他流亡德国期间完成的。这本书有一个非常长的副标题:“论自由国家的国内政策的科学,特别是人口、农业、贸易、工业、货币、铸币、利息、流通、银行、交易、公共信用以及赋税”  ,其意在于表明他关注的是国民经济宏观运行的方方面面,企图建立一个完整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这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本以“政治经济学”为名的著作,是斯密之前一次重大的尝试,因此斯图亚特被马克思称为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  。

斯图亚特从历史的视角描述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伴随的产业分工演化。他认为商业和工业从农业中不断分离出来、不断发展的历程就是劳动者与土地分离的过程,“一切发达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的基础,都是城乡的分离。”  并且他正确地指出以交换价值生产为目的的分工是社会内部自发的,也是自由的。

斯图亚特着眼于商品交换,在供求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价格的决定,进而从价格论出发讨论了价值。他认为,当供给超过需求时商品价格下跌,而需求超过供给时,商品价格上涨。如果供给与需求趋于平衡,商品的价格就取决于商品的“实际价值”,这个“实际价值”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一个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产品数量;二是劳动者的生活资料及必要费用的价值;三是生产资料的价值。可见,斯图亚特定义的价值与重商主义者理解的厂商生产成本有直接的联系。他正确地将价值引向了生产过程,但是概念却又是模糊不清的,既有工人的活劳动,也有生产资料中凝结的物化劳动。

斯图亚特在价值论上的错误最终也导致了他在利润理论方面的错误。首先,他将利润归结为产品价格超过实际价值的剩余,利润的高低主要是由需求方面的因素决定。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利润会由于价格上升而增加,当需求与供给一致,甚至小于供给时,利润会由于价格下跌而消失,甚至亏本。这样,大规模的需求就成为制造业繁荣的原因。接着,他又把因交换产生的利润称为“让渡利润”,意为商品让渡时形成的利润。因此,商品的价值此时又等于实际价值和让渡利润之和。至此,他彻底掩盖了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劳动的真相,成为“货币主义和重商主义体系的合理的表达者”  。

斯图亚特仍然从商品交换出发分析了货币的性质与职能,提出了独到的货币理论。与很多学者一样,他正确地得出不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商品的价格,而是商品的价格决定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结论。除了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的价值尺度功能外,他也发现了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动调节流通所需货币量的作用,还指出了纸币、铸币与金银之间的区别,将前者称为“社会的货币”,而将后者称为“世界的货币”。但是,他认为辅币和纸币是弥补金银数量不足的手段,这一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

人口论是斯图亚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对经济学说史的重要贡献之一。对于人口增长的关心是古典理论家们的普遍特征。人口的增长既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也是结果。斯图亚特认为人口增长就是在增加人类需求,对社会有益。研究人口,必然涉及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他认为人的生殖功能,“像是弹簧上压着一块重物”,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受到一定的力量的压抑,这个压力就是食物的供给。当农业能够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时,人口数量便会增加,但是如果人口的增长无任何限制,那么很快食物总量又会变得短缺,从而抑制人口进一步增加。斯图亚特的思想后来被马尔萨斯全盘接受,  但是他与后者不同,并不认为人口增长与食物增长之间的压力是不可解决的。相反,他提出应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努力使用农业工具,提高农业产品的生产率。当然国家还必须调节人口数量,使其维持在最佳的规模之上。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