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销学堂 经济学 正文 下一篇:

拉尼斯-费的人口迁移理论

1960年代初期,美国拉尼斯(G.Ranis)和费景汉(John C.H.Fei)合作,在刘易斯模型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更为复杂的模型,即拉尼斯费模型。该模型的最大特点是,突出了农业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部门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在他们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以前,农业劳动力的收入水平被假定是固定不变的,并且始终等于平均产品。即每个农业劳动力的工资收入水平都是一样的,所有产出(产品)在所有劳动力中,进行平均分配,这样每个人的所得都是一样的。这样,把不变的平均收入水平,叫做不变制度工资(constant institutional wage),因为在有农业剩余劳动存在时,农业劳动者的收入是由制度决定的,而不是由市场决定的。

拉尼斯-费的人口迁移理论中,把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而不是刘易斯的两阶段:

第一阶段:把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农业劳动力,称为多余的劳动力(redundant labor force),这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不会引起农产品减少和粮食短缺,农产品总量不减少,工业部门工资水平就不会提高,从而工业部门的劳动供给是无限的,这个阶段与刘易斯中的第一阶段是一致的。在第一阶段,劳动力转移不会受到阻碍,因为农业总产出没有减少,粮食短缺不会发生。

第二阶段:把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低于不变制度工资的劳动力,定义为隐蔽失业者(the disguised unemployed),即剩余劳动力。当这部分劳动力开始从农业部门转移出去时,农业总产出就会下降。此时,农产品和粮食短缺就发生了,粮食短缺必然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也必然相应提高。这时,城市工业部门雇佣的农业劳动力工资水平必然会上涨。在第二阶段,劳动力转移将受到影响。农业总产出减少,粮食短缺引起粮价和工资上涨,工业劳动供给曲线变陡。结果,在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之前,工业扩张会停止。

第三阶段: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劳动力转移进入第三个阶段。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再也不是由制度决定,而是由市场原则决定,即由劳动边际生产率决定。农业工资上升,工业工资必须上升得更高,否则,农业劳动力不会转移到工业部门。要使农业劳动力转移顺利进入第三阶段,农业劳动生产率必须提高,使得在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出不减少。

拉尼斯-费模型是对刘易斯模型的重大发展,后人把他们的理论合并在一起,称为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