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的农业与工业化理论

张培刚(1913-2011),湖北黄安(红安)人,“发展经济学”学科的奠基人。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41-1945年就读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兼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等职。

张培刚在哈佛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于1949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以“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出版,是第一本试图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落后农业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问题的学术专著,曾获哈佛大学1946-1947年度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在国际上声誉卓著,被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1951年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1969年,英文版又在美国再版。著名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教授(Hollis Chenery)曾说,“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是你们中国人——张培刚”。

《农业与工业化》一书以中国为核心论题,探讨在二战后将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探讨农业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将要遇到的问题,特别是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其调整和变动的问题。张培刚认为,要研究中国或任何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的问题,无疑地主要是根据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但同时也要了解外国实行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从中有所取舍和借鉴。需要从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中,寻找英、法、德、美、日等国产业革命以来实行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并立足于农业国家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加以考察。

在该书中,张培刚对农业国或经济落后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这个问题提出了一整套自洽的理论。

(1)关于农业与工业的相互依存关系。张培刚认为,虽然农业国的出路在于“工业化”,然而农业的发展对工业化启动起着至为重要的关键作用。农业对工业化具有五大贡献:①农业是粮食供给的主要来源;②农业是工业原料供给的来源;③一定阶段,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的剩余劳动力;④农民作为买者和卖者,对于工业生产市场的扩大起着重要作用;⑤农业税和农产品输出所形成的资金积累和外汇储备,是形成工业资本积累的一条非常重要途径。农业是工业化与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五大贡献”理论比后来库兹涅茨提出的类似理论要早16年,比其他经济学家则要更早。

(2)“工业化”定义。在《农业与工业化》第三章,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他从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的角度定义“工业化”。张培刚的“工业化”定义,能够防止和克服那种把“工业化”片面理解为单纯地发展制造工业,而忽视甚至牺牲农业的做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迈耶著作中关于“工业化”的观点,与张培刚40多年前的理论极为接近。(关于张培刚对工业化的定义,详见本书第三章)

(3)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先导作用。张培刚认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如交通运输、动力工业等,在工业化中起着“先行官”的作用。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管理才能以及生产技术等因素,是工业化的发动因素;而资源、人口等因素在一定阶段则会成为工业化的限制因素。至于社会制度,张培刚认为其既可能是发动因素,也可能是限制因素,这取决于多种条件。

关于工业化的程序、阶段和速度问题,张培刚将演进的工业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消费品工业占优势;②资本品工业的相对增加;③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平衡,而资本品工业渐占优势地位的趋势。张培刚指出,农业国工业化这一历史转变的基本标志,就在于由消费品工业占优转变为由资本品占优。他还指出这种转变是逐渐达到的。

(4)关于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影响。张培刚分析了工业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①工业发展与农业改革相互影响,但工业发展对农业改革影响更大,工业发展从技术和组织两方面成为农业改良的必要条件;②当工业化渐趋成熟时,在市场规律下,必引起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变动。如收入的提高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又进而引起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扩大和农耕技术的提高,农业总产量和单位产量会增加,但增加速度不及工业增长速度快。因为一方面土地供给趋于减少,同时农业受气候和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关于工业化对劳动力的影响,张培刚总结道,伴随工业化的进展,农业剩余劳动力将会继城乡手工业者之后转移到城市和其他行业。

(5)关于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张培刚把引进外资和开展对外贸易,视为农业国工业化必不可少的条件。张培刚根据实际数据,认为中国有必要吸引外资。吸引外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在于借款国政治的稳定和工业发展的前景。在吸引外资的措施上,应消除对于国际贸易和金融的障碍。不过,相对工业品,农产品总是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张培刚的发展经济学研究,根源于他对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现实国情的深切了解。他从小就立志要为改善农民生活、改进农耕方式和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寻找出路,而且这种思想感情与日俱增。农业国工业化理论的形成,是他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所积累的结果。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