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史学的发展历史

(一)计量经济史学的产生

美国经济史学会于1940年成立,标志着经济史开始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但那时,由于大多数经济史学家出身于历史学,他们对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很陌生,加上经济学本身也还不太成熟,经济史著作偏重史料考证与叙述,停留于定性分析。1957年9月是一个重要转折点,美国经济史学会和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联合组织了一个研讨会,主题是“如何把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相结合”,哈佛大学的迈耶(John R.Meyer)和康拉德(Alfred Haskell Conrad)提交了两篇论文,即《经济理论、统计推断和经济史》以及《战前南方的奴隶制经济》,“新经济史革命”从此启动。《经济理论、统计推断和经济史》一文提出经济学应该是一门用以解释历史过程的科学,经济分析工具在处理解释经济过程的历史资料时应起到一定作用,历史学中的因果假说是可以证明或证伪的,主张基于历史数据和理论框架检验关于历史的假说,论证了历史研究中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优点。《战前南方的奴隶制经济》一文则将计量经济方法应用于奴隶制经济史研究中,展示了如何运用经济理论和量化方法研究历史话题。迈耶和康拉德的新方法和新观点让与会者深受启发,堪称经济史学界的星星之火,两人也因此被称为计量经济史学的鼻祖。

1960年12月,美国普渡大学的戴维斯(Lance Edwin Davis)发起了“经济史中的定量方法”学术研讨会,之后连年召开。除此之外,华盛顿大学的经济史讲习班、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史研究班、哈佛大学的经济史研究所、耶鲁大学的经济史研究中心、威斯康星大学的经济史研究生计划、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史跨学科计划、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斯坦福大学合办的经济史讨论班中都有学者运用计量方法研究经济史,并都致力于或者鼓励计量经济史的训练和研究。诺斯于1960~1966年担任《经济史杂志》副主编,一系列计量经济史论著也涌现出来:1961年,戴维斯等出版《美国的经济历史:国民经济的发展》,同年诺斯出版《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将经济增长理论和计量经济方法应用于美国经济史研究;1964年,康拉德和迈耶出版《奴隶制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史论文集》,同年福格尔(Robert William Fogel)出版《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计量经济史学论文集》,提出并应用了“反事实计量法”;1966年,诺斯出版《美国往昔的经济增长与福利:一个新经济史》;1968年,诺斯发表《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提出并运用了“间接计量法”。这些著作不仅深化了对美国经济史的研究,而且展示了用经济分析框架与计量方法研究历史的魅力。

(二)计量经济史学的成长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是计量经济史学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以经济制度分析为主,代表性的论著有:1970年和1971年,诺斯和托马斯(Robert Paul Thomas)合作,先后发表《西方世界的经济增长理论》《庄园制的兴衰:一个理论模型》,提出对经济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制度性因素而非技术性因素;1971年,戴维斯和诺斯出版《制度变迁与美国的经济增长》,阐述了制度变迁的原则和过程等理论;1971年,福格尔和恩格尔曼(Stanley L.Engerman)出版《美国经济史的重新解释》,汇编了计量经济史学方面的几十篇研究论文;1973年,诺斯和托马斯出版《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个新经济史》,将产权、公共产品、交易成本等概念运用到欧洲经济史分析中,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有效率组织的产生需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对人的经济活动产生激励效应;1974年,福格尔和恩格尔曼出版《苦难的时代:美国奴隶制经济学》,试图对奴隶制做出客观、科学的描述和分析,认为假如没有南北战争,奴隶制不会自动消亡,引发了大量的讨论;1981年,诺斯出版《经济史中的结构和变迁》,形成了一个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并应用此对人类社会经济史进行解释。

(三)计量经济史学的繁荣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计量经济史学进入繁荣阶段。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将人类生存状况演变史研究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结合起来,将历史计量分析、制度分析加以综合、扩展,并与现代生物与医学分析技术等自然科学成果结合起来。标志性事件是1985年在美国西北大学举办的第一次计量经济史学世界大会,将研究重点转移到诸如劳动生产率的下降、不平等的起源、经济的集中化、人口老龄化、女性劳动力参与率、宏观经济政策效率、政府的扩张等现实问题上。随后,在新制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史学的联合推动下,形成了制度经济史学。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