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销学堂 经济学 正文 下一篇:

当代西方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

(一)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俄林是当代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其代表作是《地区间贸易和国际贸易》。俄林师承导师赫克歇尔的资源差异观,系统论述了资源禀赋理论(又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简称“赫俄定理”,基本内容是:

(1)区域划分。世界可划分为若干大区域,大区域又可划分为次区域和小区域。

(2)区域是基本贸易单位。国际贸易是区间贸易的一种,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无本质区别。

(3)各区域应主要生产其要素丰富的产品。

(4)各区域要素价格差异是发生贸易的必要条件。一区域应输出生产要素丰富、价格低的产品,输入本区域生产要素较少的产品。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又称部门内贸易与双向贸易,指同一类型制成品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了产业贸易理论,保罗·克鲁格曼的《工业国家间贸易的新理论》对产业贸易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

(1)克鲁格曼把贸易分为两类,即产业间贸易与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是建立在规模经济理论基础之上的,同一产业内部存在广泛系列产品,每种产品的生产都要追求规模经济的效益。

(2)规模经济是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而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在市场经济下生产规模扩大有赖于市场需求量的扩大,而市场规模的扩大又取决于商品价格的下降,基础是单位平均成本下降。

(3)要扩大产业内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必须发展产业内的专业化;因此一国在同种产品中不宜生产全部产品系列,而只宜生产某一种或某几种差异性产品。

(4)产业内贸易的实质是指国与国之间基于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同类而相异的产品的贸易。同类是指可以互相替代与互相竞争,相异是指在系列产品中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具有垄断优势。

(三)交易费用理论

(1)科斯的交易费用说。交易费用理论由科斯首先提出。科斯在1937年撰写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费用的概念。在科斯看来,之所以存在交易费用,是因为市场交易是有代价的,市场价格机制的运行是有成本的。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肯佩斯·阿罗、张五常等则进一步把交易费用定义为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

(2)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说。威廉姆森把交易费用喻为经济世界中的摩擦力,其主要观点是:①交易费用具有普遍性、经常性。②决定交易特性有四个基本要素,一是资产的专用性,二是交易的不确定性,三是交易与组织管理机构的匹配关系,四是两种组织体制的交易费用,即市场体制和企业体制。

(四)竞争优势理论

20世纪70年代的新贸易理论以迈克尔·波特为代表,他相继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及《国家的竞争优势》。其主要观点有:

(1)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该国在国际竞争中是否具有优势,取得优势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适宜的创新机制与创新能力。

(2)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创新机制中,宏观竞争机制是国家整体协调运转的竞争优势。微观竞争机制是指企业内部活力,企业应重视整个价值链的创新,包括研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的创新。中观竞争机制是指产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

(3)国家整体竞争优势的获得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即:①生产要素因素;②相关与支撑产业;③需求因素;④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另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即一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政府所起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