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销学堂 经济学 正文 下一篇:

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

市场区位理论

1940年,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Losch)利用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区位理论的框架,把商业服务业的市场区位理论发展为产业的市场区位理论。市场区位理论的假设条件与中心地理论类似。廖什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以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最终构成了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

进一步,廖什认为,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会不断调整,最终会出现两种地域模式:

首先,在各种市场区的集结点,随着总需求的滚动增大,逐步成长为一个大城市,而且所有市场网又都交织在大城市周围。

其次,大城市形成以后,交通线将发挥重要作用。距离交通线近的扇面条件有利,而距离较远的则不利,工商业配置大为减少,这就形成了近郊经济密度的稠密区和稀疏区,从而构成一个广阔的地域范围内的经济景观。

因此,廖什否定了韦伯的最小成本观点,提出了最大需求观点,即工业区位的决定因素不是成本,而是利润。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