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主要的理论基础涉及魁奈的《经济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和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三个方面。

1.魁奈的《经济表》

弗朗斯瓦·魁奈的《经济表》有原表和简表之分,原表发表于1758年,但由于其晦涩难懂,魁奈便于1766年将其简化,即为简表。《经济表》是关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学说和对经济体系的全面总结,其中,魁奈描述了国民经济结构及各种关系运动的规律,除了文字说明外,还使用了简明的图表,由此开创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经济表》是以“纯产品”学说为基础的。

魁奈认为,土地是提供财富的唯一源泉,只有农业劳动才能增加财富,这种财富即为纯产品。按照这一思想,他将社会分为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和不生产阶级三个阶级,并分析了一年的社会总产品是怎样通过货币流通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如何使再生产继续的过程。在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时,魁奈将一年的总产品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其各个组成部分在价值上和实物形式上的实现和补偿,说明了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和过程。

魁奈的《经济表》初步揭示了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为现代的产业关联分析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投入产出分析正是将其思想应用于社会再生产问题研究的一个具体的例子。

2.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提出的,也被称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该理论描述了社会生产各部门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再生产的进行过程,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社会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产品的价值由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组成;以及两大部类的交换关系、数量比例关系、价值实现、实物补偿、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等。

实际上,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揭示了社会生产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的规律,分析了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以及两大部类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并且论证了两大部类的生产必须按照比例平衡发展,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因此,该理论成为产业结构和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之一。

3.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列昂惕夫认为,投入产出法是用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的经验研究,因而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基础的。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阐述一般均衡状态的,方程组的解就是均衡价格体系。然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是一种纯理论的抽象,无法对实际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证性分析。列昂惕夫在一般均衡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假设条件对其进行了简化。

简化过程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用产业替代一般均衡模型中的消费者和企业;

二是假定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即投入与产出呈线性关系;

三是假定各产业的生产活动是互不影响的;

四是假定消耗系数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

五是用一个年度的数据来计算消耗系数,即生产时间的差异问题被简化了。

通过以上简化,列昂惕夫将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中的方程组推导成比较简单的线性方程组,这样,对线性方程组求解就成了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于实证分析的关键。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