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沃西里·列昂惕夫提出的。1936年,列昂惕夫发表了关于投入产出法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1941年,出版了《1919—1939年美国经济结构》一书;1953年,与他人合作出版《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在这些著作中,他详细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利用美国公布的经济统计资料,编制了1919、1929和1939年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用以分析美国的经济结构,从宏观上研究美国经济的均衡问题。

投入产出分析法的产生有其社会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许多经济现象是原有的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于是,一些经济学家希望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和统计资料对原有的经济理论加以改造。列昂惕夫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他把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与产出用一个棋盘式表格(即投入产出表)联系起来,并且计算了各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此后,这种方法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在经济分析和计划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后,投入产出分析法不断发展,在深度上,出现了外生变量内生化,静态模型向动态模型发展,投入产出与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相结合编制最优化模型等拓展;在广度上,扩展到环境污染治理模型、国际贸易模型、世界模型、人口和教育模型等。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