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协调化的表现形式

产业结构协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协调性:

第一,产业间相对地位的协调性。从一国的产业序列来看,纵向产业序列可以有三个层次: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每一层次的产业也有重点与非重点、支配与从属、主导与辅助之分。产业间的各层次相互支持、相互协调,有明确的主次、轻重关系。衡量产业间的地位关系可以就产值、关联关系、主导作用等方面进行两两比较,并应用AHP法对产业的重要性权重进行计算。

第二,产业关联的协调性。由于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系是经常变化的,某个产业的工艺、技术发生变革或使用的原料、材料发生变化等,都会使产业间的关联状况发生变化。例如,将能源结构从以煤为主,改变为以油气为主,将使煤炭工业陷入困境,而油气产业则兴盛起来;塑料、化纤、铝材等的大量使用,大大提升了化工、金属等产业的发展速度,深刻地改变了产业间的关联性。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性的失调,表现为产业间生产能力的不匹配,存在“瓶颈”产业或开工率不足的产业,可能严重制约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

产业间关联的协调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互助性,即在投入产出关系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二是产业互促性,即一个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应有所促进,不能以削弱或限制其他产业发展为代价。加强产业关联的协调性,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产业结构不协调的损失,通过调整资源增量和存量,解决产业间生产能力不匹配的状态。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分布的协调性。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还表现在各产业部门增长速度的差异使社会再生产过程没有结构性的滞差。产业部门增长速度分布的协调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增长部门、减速增长部门和潜在增长部门之间的增长速度差距较为合理;二是这三类部门数量比例较为合理。

第四,产业结构变动阶段交替的协调性。产业结构的变动应该遵循3.2.1节的一般规律,即按照“农业→轻纺工业→基础工业→重化工业→现代服务业”顺序发展。一般情况下是不容许有所超越的,但却可以加快各阶段的发展速度。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实现对某一阶段的超越,但要求在保持协调的条件下实现阶段超越性的交替,即要求在实现超越的过程中不能出现结构逆转,如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就是合理的。

第五,产业素质的协调性。即相关产业之间不存在技术断层和劳动生产率的强烈反差,反之,产业间就会产生较大的摩擦。衡量产业素质协调的技术经济指标有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指数。一般来看,如果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数值分布较为集中,且有一定的层次性,则说明产业素质是协调的,而如果各产业的技术进步指数较为一致,则说明各产业之间不存在技术断层,产业间的技术衔接合理,产业素质是协调的。反之,如果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分布离散且无序,技术进步指数相差较大,则说明产业间的结构是不协调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