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探索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他首次发现,世界各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差异及其形成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配第在《政治算术》一书中,比较了英国农民的收入和船员的收入,发现后者是前者的四倍,因而他认为,工业的收入要比农业高,而商业的收入又比工业高,说明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具有更高的附加价值,这一发现被称为配第定理。该定理揭示了产业结构演变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配第未能看到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内在联系。
1940年,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法,以若干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分析了劳动力在一、二、三次产业间移动的规律性。他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比重不断减小,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顺次不断增加。劳动力在不同产业间流动的原因在于不同产业之间收入的相对差异。由于克拉克的研究只是印证了配第的发现,因此,这一研究成果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理有三个理论前提:
① 以若干国家的产业结构在时间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而且这种变化是与不断提高的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对应的;
② 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中的分布状况为衡量结构变动的指标;
③ 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本框架。
克拉克认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移动,是由于经济发展使各产业之间出现收入相对差异。人们总是由较低收入的产业向较高收入的产业移动。这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中得到印证,而且还可以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上的国家在同一时点的横截面比较中得到类似的结论。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大,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小;反之,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小,第二、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就相对越大。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