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优的例子与启示

帕累托最优的例子与启示

经济学家在描述理想经济社会的时候,都强调“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怎样做才能够遵循这一原则呢? 对此,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用数学方法做了逻辑严密的描述,并被经济学界普遍认可。因此,人们把符合此描述的经济学现象叫做帕累托最优。

如今,帕累托最优已经成了经济学上理想境界的代名词,它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让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同时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而帕累托改进则是指一种变化,它是达到帕累托最优的路径与方法。通常来讲,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时候会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交换最优。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无法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这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都是一样的,而且两个消费者同时获得最大化效用。

第二,生产最优。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一样的,而且两个消费者同时获得最大化的产量。

第三,产品混合最优。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要反映消费者的偏好。这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和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一样。

假如一个经济体不是帕累托最优,那么就存在某些人可以在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自己的境况变好的情形。人们普遍认为,这种低效产出的情况是需要避免的,所以,帕累托最优是评价一个经济体的至关重要的标准。

对于帕累托最优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模型:假定某男士婚前的生活质量用X表示,某女士婚前的生活质量用Y表示,结婚之后一起生活,婚姻带来的共同所得是一个常量m,他们共同拥有彼此的资源,婚后的每人所得分别为(X+Y+m)/2。

首先,若是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人,即X与Y相差极大,假定X=3,Y=9,则婚后的每人所得为(3+9+m)/2。

当m<6时,婚后每人所得小于9。这时,Y的状况变差,那么女士对婚姻就是不满意的。

当m=6时,婚后每人所得等于9。这时,X得到帕累托改进,Y不变,女士对婚姻不是太满意。

当m>6时,婚后每人所得大于9。这个时候,X与Y都得到帕累托改进,皆大欢喜。因此,两个人的婚后所得最起码要达到6,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持婚姻的稳定。

其次,若是一对门当户对的人,假定X=Y,则只要m>0,两个人就都能达到帕累托改进。

m在这一模型里是最有趣的一个常量,其大小取决于负向搭配是否成功。原本一加一只能等于二,可是有了这个m之后,人们才心甘情愿地跳入婚姻这座围城中。

假如两个都拥有较高生活质量的人结合,则两个人帕累托改进的可能性非常大,就愈能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和境况稍差的人结合,也许会造成个人效用的减少。

所以,从整体上看,门当户对的选择是比较符合逻辑的。不过,从现实情况来分析,个体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生活质量低的人群(包括对社会阶层、个人财富以及家庭背景等综合因素所做出的质量评估)还是希望和生活质量高的异性相结合。

不过,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都是有前提限制的。比如,一辆客车有20个座位,在没有满载的时候,每上来一位乘客,就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当不多不少正好20位乘客的时候,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可是我们并没有把其他很多因素列入考虑范围,比如乘客少的时候,乘客会更加舒服、能够有自由的空间等,而增加乘客或满载都会使原来乘客的既得利益受到影响。

核心提示

如果将帕累托最优看成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帕累托改进就是到达这个“理想王国”的路径与方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