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原理的例子与启示

柠檬原理的例子与启示

柠檬原理是博弈论中最广为人知的原理之一。但是,你千万不要望文生义,这里所说的“柠檬”并非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而是英语当中“次品”的一种诙谐说法。

1970年,乔治·阿克尔洛夫(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提出了分析旧车市场的“柠檬”(指的是次货或者二手货)模型,开创了逆向选择理论的先河:在旧车市场上,只有出售车的人了解车的真实状况,而买的人清楚的只是车的大概平均质量,因此买的人只乐意根据平均质量付钱;而对于一辆旧车,在给定价格之后,那些最差的次品车的车主会更急于把他们的车脱手;当买者将次品车买回家后,才会慢慢发现它的缺点;一段时间之后,买家发觉车的质量不断下降,买主可以接受的二手车的平均价格也会随之下降,那些持有毛病最少的车的车主这时会认为还是把车留着自己使用更加合算。这意味着,那些仍然留在市场上等待出售的旧车的平均质量又进一步下降了。

由此可见,伴随着价格的降低,存在着逆向选择效应:产品质量比市场平均水平高的卖家会退出交易,只有质量较低的卖家才会进入到市场中。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把握信息较多的一方,比如旧车市场的卖家,利用买者的信息相对较少而隐藏了一些相关信息,这样做能够获取一些额外的收益,并在客观上造成不合理的市场分配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就存在一些与常规思维不一致的现象。本来按照常规,商品的价格下降,该产品的需求量就会提升;产品的价格提高,该产品的供给量便会增加。可是,因为信息的不完全性以及人们往往存有侥幸心理,有时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也不会作出增加购买的选择;价格提升,生产者也不会增加供给,因此这些现象叫做“逆向选择”。

非常明显,这种逆向选择现象是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在经济交易行为中,依据交易双方在信息占有方面量的差异,划分为对称信息交易与不对称信息交易。不对称交易与上述所描述的二手车市场那样,买卖双方掌握的关键性信息不一致;当商品的卖家对产品质量比买家掌握有更多信息的时候,低质量产品便会驱逐高质量产品,使得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不断下降,从而发生交易不公平的现象,逆向选择由此出现。当市场上发生次品驱逐高质量产品现象的时候,此时的市场假冒伪劣猖獗,优质产品卖不出去,最终导致好的企业倒闭或破产。

核心提示

所谓逆向选择指的是由于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而使得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上交易的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