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应用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寻求区域经济发展与其环境之间的最适合关系,以实现区域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保持和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它的实质是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兼顾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要充分考虑到区域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的长期承受能力,在确保区域社会经济获得稳定增长、发展的同时,谋求区域人口增长得到有效的控制、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持良性循环发展。可以说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

1.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它包括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根据其基本特点,可以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概括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个子系统。

(1)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体。加强科技教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资源系统。资源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物质基础。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环境系统。环境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环境质量的好坏是可持续发展与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别。

(4)经济系统。经济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核心内容。区域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经济发展,只有经济发展才是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

(5)社会系统。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高目标。社会系统的质量是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子系统实现协调发展的关键。合理的政治体制、稳定的社会环境等因素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2.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识别标志

①区域人口数量。区域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应达到并保持基本的平衡。

②区域人均综合财富保持稳定并逐步增加。据世界银行报告,综合财富包括自然财富(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生产财富(工矿设施、基础建设、固定资产等)、人力财富(教育水准、科技能力、管理水平等)、社会财富(社会有序、社会保障、组织能力等)。

③区域科技进步。区域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应当抵消或克服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率。

④区域资源要素。主要指标包括区域内森林的采伐率与营造率之间保持基本平衡、草原的牧养量与载畜能力保持基本一致、地下水的抽取量与补给量保持稳定的动态平衡、耗竭性资源开采量与探明储量间保持动态平衡。

⑤区域环境演化。主要指区域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协调,识别指标有人为的温室气体的产生率与环境中的固定率在长时期内保持平衡,避免全球变暖现象加剧;环境污染源的物质排放量与环境自净能力基本平衡。

⑥区域社会管理。一是要在效率与公正之间寻找均衡点与结合点;二是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某种积极的均衡,并设计定量监控指标。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759.html